浙商银行

评论:GDP打架后果不容小视

2013年02月04日 10:39  经济观察网 

  经济观察报 王小川[微博]/文 全国两会前夕,地方两会次第召开。有细心的媒体重施故伎,对各省发布的2012年GDP加总,结果一如往昔,各省GDP相加的总和,大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全国GDP数字。唯一与往昔不同之处,是地方GDP总和大于国家数据的幅度,达到了5.76万亿元之谱。从1996年以来,地方GDP的加总,就一直高于全国GDP总量,不过,从来没有达到5.76万亿元这样相当于多出一个广东省的程度。

  按理,地方GDP加总的结果应该与国家统计数据相等,而不应该“打架”,所以,一般会认为地方加总的数据与国家统计数据二者之间,必有一个为假,而另一个为真。了解中国GDP统计的实际产生机制就会知道,其实,两者或可以说都不算“假”,但两者也都难以算成完全的“真”。

  根据媒体对统计系统真实生态的调查,现有的“下管一级”的统计体制,说白了就是统计数字要上级和下级商量着来——县市的GDP要和省里商定后才能发布,省里数据要和国家商量后才能发布。而县市的数据报到省里,省里出于对县市的不信任,总想着“挤水分”。讨价还价后,只能折中,出来的数字,比县市报的数据低,但是比省平均要高——低于省平均数,回到县市不好交差。省里再往上报数据也是一样,中央也要挤省里数据的水分,省里也要讨价还价,结果各省的数据也是都高于平均数。明白了这个道理便会知道,由层层带着水分上来的数据而形成的国家数据,尽管经过了“挤水分”,但毕竟是讨价还价的结果——数据本来应该一是一二是二,用得着讨价还价吗?这种情况下出来的数据,充其量只能是近似值。挤得准,就离真实结果近些,挤得不准,就远些。国家统计机构挤得准吗?这只有天知道了。从概率上讲,挤得不准的可能性更大。

  现在,值得关注的,是地方数据加总之和与国家数据之间背离越来越厉害这一事实。资料显示,2009年各省GDP之和超出全国2.68万亿元;2010年各省GDP之和超出全国3.2万亿元;2011年31省市区GDP总和超出全国总量4.6万亿元,直到新近出来的2012年地方GDP之和超出全国5.76万亿元之巨。为何出现递增趋势如此加强的情况?GDP数据属于公共事务范畴,公众有知情权,国家统计机构有向公众做出解释的义务,不能让公众在这云里雾里的天文数字面前懵懂无知。

  笔者对此有一个简单的推理与解读:国家数据与地方GDP统计数据相差越来越大,说明国家统计机关在采用地方上报数据时挤水分的力度越来越大,也即国家统计机关对地方上报来的数据的真实性的信任度越来越低。当然,这里还有货币超发、通货膨胀的因素,但如上这个总的判断应该大致成立。而不信任的土壤,缘于造假成风的官场生态。不信任越甚,说明造假之风越盛。

  明了这样的逻辑,对于地方GDP与国家数据之间“打架”的本质及危害,就会有新的观察视角。以往对这一现象的危害多从经济层面考虑,认为GDP造假会误导宏观决策,这当然是一种危害,但是,现在,也应该正视这一现象的政治危害了。原因很简单,地方GDP与国家数据之间如此悬殊,形同裸奔,对政府公信力具有极大的杀伤力,人们不禁要问:当政府忙于数字游戏时,置公众于何地呢?你可以忽视公众,但公众不会忽视你。“在中国,富裕和幸福都不是难事。一个统计报告,一个工作报告,就让你很富裕,很幸福”,“统计局在,我们就不用担心了,很幸福”诸如此类充满激愤情绪的话语,遍布公共舆论空间,而让它们旺盛生长的,正是来自国家经济政治等诸多领域内的不诚信。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的领导集体,正力行改变政府的工作作风。如果不想活在谎言公行的耻辱里,如果不想让社会情绪日益激愤,政府带头厉行诚信,已经刻不容缓。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换一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河南否认曾称恶劣天气致车爆炸引发塌桥
  • 体育意甲巴神两球米兰2-1 CBA北京双杀广东
  • 娱乐台湾歌手潘安邦去世 曾唱《外婆澎湖湾》
  • 财经油品被倒逼升级 500亿成本或转嫁消费者
  • 科技报告称上海电信网速最快 福建浙江随后
  • 博客石述思:中国式讨薪缘何又掀高潮?
  • 读书新浪历史访章永乐:1913大选与大决裂
  • 教育九天2.38万 拷问国考面试天价培训(图)
  • 育儿幼儿园长舍命斗持刀男子被砍伤(图)
  • 王巍:我们能否超越金融创新的历史
  • 金岩石:解除一胎化之前该做什么
  • 张明:日本量化宽松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 张庭宾:危机转盘快要转到中国了?
  • 杨再平:做金融不妨借鉴都江堰及灵渠
  • 罗天昊:上海哪点比北京强
  • 李玲:中国向世界传递正能量
  • 西向东:再谈为何要赦免贪官
  • 金岩石:雾霾背后的水资源危机
  • 张化桥:股民为什么越来越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