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强创新机构”中国企业零上榜
近日,汤森路透发布“全球百强创新机构”榜单,上榜100家企业、机构全部来自美日欧韩,中国无一机构入选。而在今年的财富500强榜单中,中国企业占比达到15.8%,入选企业数量首次超过日本,仅次于美国。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企业无论是规模还是利润都在不断膨胀。然而财富之外,中国企业创新能力的滞后却折射出“强而不智”的尴尬。
中国企业面临创新尴尬
汤森路透是第二次发布“全球百强创新机构”榜单,排名主要是基于4个与专利有关的指标。在两年的榜单中,共有10个国家的机构入选,今年入选的100家机构分别来自8个国家,其中美国以47家机构遥遥领先,日韩企业也有不少上榜,不过两年当中,中国的企业和组织始终未能入选。
在各种与“创新”相关的评价体系中,中国企业的成绩可谓平平,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其在规模和利润上的高歌猛进。
诚然,一份榜单并不能成为判断中国企业创新能力的惟一标准,不过,不可否认的是,与美、日、韩等国的创新型企业相比,积累了巨额财富的中国企业依旧面临着大而不智的创新尴尬。
中国企业创新生态亟待改善
近年来,中国发明专利申请量占全球发明专利申请的比重在不断提升,从2000年的4.3%到现在的22%,不过相对中国经济的体量以及专利本身的质量来看,这一数字还远远达不到一个“创新型国家”的标准。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技术经济研究部部长吕薇告诉记者,统计显示,在中国大中型企业中,具有研发活动的企业数量低于30%,同时,研发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不到1%。
对于中国创新水平偏低的现实,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党委书记胡志坚认为,这和中国经济一直以来的发展方式有着极大的关系,在过去的30年,中国经济的竞争优势是建立在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之上,但随着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不断上升,资源日渐紧张,中国经济必须从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创新驱动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升级。
落后的发展方式让中国企业缺少创新的能力和动力,再加上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不健全,新技术与生产衔接不紧密等瓶颈,使得中国式创新始终无法创造“微软[微博]”“苹果”式的神话。
创新是未来发展新“红利”
随着全球经济形势变化以及中国经济发展大战略调整,对于很多中国企业而言,传统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如果不创新转型,就会面临被淘汰的命运。
近日来,中央持续释放信号,鼓励创新。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
对于中国企业如何提升创新能力,吕薇建议,首先要对创新有准确的认识,创新不只是研发,还要与企业的商业模式和市场开发形成联动;其次,企业创新能力是渐进和积累的过程,不同发展阶段创新的含义不同,对发达国家来说,创新就是研究世界上最新的技术应用,但是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来说,创新可能就是研发在这个地区比较领先的技术应用。
【延伸阅读】
中国上市公司企业家仅0.15%能力合格
北京师范大学公司治理与企业发展中心12月8日最新发布的《中国上市公司企业家能力指数(2012)》报告显示,国内上市公司企业家能力水平整体偏低,仅有3家公司CEO的企业家能力评估合格,上市公司高管天价薪酬并不意味着管理能力超强。
上述报告通过对2011年1939家国内上市公司CEO从人力资本、关系网络能力、社会责任能力和战略领导能力等四个方面30个指标的评估分析发现,1939家上市公司中只有招商银行、中工国际和工商银行这三家公司的企业家能力评估合格,中国企业家能力亟待提升。
报告称,中国上市公司企业家企业家能力水平整体偏低,及格率仅为0.15%,但与此同时,虽然严格来看企业家评估能力合格的CEO非常少,但从地区看,仅东部上市公司的企业家能力指数均值高于总体均值;从行业看,高管薪酬水平最高的金融保险行业企业家能力最高;从所有制看,国有参股公司企业家能力指数最高;从上市板块看,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的企业家能力指数高于总体,反映了竞争对企业家能力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