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章玉贵:改革新周期启动将释放增长新动力

2012年11月21日 01:59  证券时报网 

  当海外舆论广泛认为中共十八大将深远影响中国与世界时,世人关注的是一个拥有8000万党员的执政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可能为中国和世界的发展提供什么样的选择。

  黄金30年”来之不易

  回望20年前的中国十四大,尽管也是举世瞩目,但那时世人更为关注的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中国,其执政党在将经济体制改革切换到市场经济轨道时能有什么样的大动作。而今,在世人眼里,中国早已不仅仅是人口最多的社会主义大国了,而且是经济规模在过去20年间扩大了16倍以上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且在与美欧日本等全球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竞争中握有较为稳固的比较优势,提供着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换句话说,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逻辑框架下,业已成为全球商品生产最重要提供者的中国,如今仅仅只是做好本国的事也会产生世界级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十八大的召开注定会产生深远的世界影响。

  自从20年前中共十四大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写进党章并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以来,经过两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努力,市场经济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市场在要素资源配置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过去30余年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构成要素来看,正是由于政府持续推动改革,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得到了显著优化,中国民间长期被压抑的营商禀赋大大激活,民营经济因此获得了快速发展。加上外资直接投资(FDI)的推动,以及在民营、外资企业的效率辐射和竞争下,国有企业本身经营效率的不断增进,共同构成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成长的动力,中国也因此取得了全球经济史上罕见的“黄金30年”发展周期。

  传统发展方式不可持续

  应当看到,中国主要依靠资本投入拉动经济增长的传统经济发展方式已经难以持续。中国经济在逐步告别人口红利、“入世”红利和国际产业转移红利之后,未来10年的增长动力将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

  首先,中国迄今在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方面仍未取得根本性突破。支持经济持续增长的制度和技术性条件尚在建立和形成之中。环视当今世界,经济规模排在世界前六位的经济体,中国无疑是其中经济制度最不完善和整体技术水平最为薄弱的国家,国民福利水平亦是最低的,这就为经济持续增长种下了不利条件。另一方面,中国在市场与法治方面的补课也不是一两年就能完成的。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以及公平竞争环境的营造是经济转型必不可少的环节。而仅仅这两个环节,就够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伤脑筋的了。

  其次,尽管从经济发展史的角度来看,处于经济起飞时期的国家,在追求经济效率和财富增长过程中出现收入差距拉大是难以避免的。中国在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施行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发展思路的确具有较强的工具价值。但收入差距持续拉大并超过国际警戒线却是不争的事实。没有人相信,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能够建立在经济结构日渐失衡、贫富悬殊不断扩大的基础之上。

  其三,如何破解中国经济中长期增长的外部约束条件也是考验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智慧的艰难命题。今日中国面临的真正问题并非经济总量何时赶上并最终超越美国的问题,而是要避免日本当年被热捧之后滋生的焦躁乃至自大心理,最终会否也跌入“失去的10年”?

  以转型释放增长新动力

  如今,奥巴马成功连任并不能改变美国力量衰退的趋势。全球范围内的金融竞争与产业变迁,正将中国推到与美国进行全面战略竞争的前台。因此,未来一段时期,不管愿不愿意,在美国战略决策者眼中,中国都已是高价值竞争目标。事实上,从奥巴马上台以来美国在经济、金融以及地缘政治和军事领域的一系列动作来看,围堵中国的意图十分明显。假如中国在这方面稍有松懈或出现战略性失误,就有可能付出沉痛代价。

  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之间的竞争越来越集中到对国际金融地位争夺与高端产业分工版图切割的今天,增量改革红利释放殆尽的中国,靠什么激发新一轮经济增的动力,靠什么锻造国家竞争力,进而迈向一流经济强国?也许,改革只有恒久的命题没有终结的答案,改革无疑是释放中国经济新动力的源泉。在新一届领导集体带领下的中国,必须以十二分的紧迫感推动中国经济全面转型。

  事实上,胡锦涛前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已经给出了未来中国经济改革的纲要性路径: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笔者认为,中国实现经济发展方式彻底转变至少需要两个5年规划。改革的突破口依然是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即在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的同时,通过相关制度设计,实现政府转型,使得市场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各级各地政府再不能以追求增长为由而拖延经济转型,要切实引导政府开支向民生倾斜,防止地方政府对经济活动的任意干预,减少地方政府在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偏好。业已具备转型条件的沿海发达省份理应在这方面先行先试,探索出适应中国经济转型的可行路径。而作为转型的必备条件,既有政绩考核体系改革亦迫在眉睫。

  (作者系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院长)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 新闻张高丽不再兼任天津市委书记 孙春兰兼任
  • 体育欧冠-切尔西0-3尤文 梅西2球巴萨3-0
  • 娱乐范冰冰曝素颜床照 抱怨睡觉遭拍(图)
  • 财经新浪金麒麟论坛 任志强:调控影响幸福
  • 科技惠普因子公司会计欺诈减记88亿美元资产
  • 博客宁夏地震现场(图) 非城女嘉宾目的不纯?
  • 读书林彪最爱的少女为何最终惨死于他手中
  • 教育95后成留学主力 工薪家长欲卖房送子出国
  • 育儿英国4成婆媳关系紧张因孙子引分歧
  • 郑风田:白酒塑化剂悲剧的元凶
  • 罗善强:不要错误地把股票卖在了底部
  • 安邦智库:中国产业发展道路处于十字路口
  • 叶檀:明后两年中小企业将大规模倒闭
  • 陈思进:为何房地产热会引发金融危机
  • 黄鸣:店商转型不能简单复制传统电商
  • 张化桥:小微贷款的基础设施在哪里
  • 张明:2013年中国货币政策的基调
  • 辜胜阻:三个平等是十八大重大创新
  • 王巍:犹太金融阴谋论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