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京华时报:中国式买房是房价不稳心理反映

2012年11月19日 07:37  京华时报 

  □燕农(河北高校教师)

  近日,有媒体在分析国人购房行为特质的基础上,总结出一个词汇——“中国式买房”,其明显特征之一是:关心升值潜力和地段者,远比关心房子自身质量和舒适度的人多。 

  虽说“中国式”有点过度贴标签的倾向,但也不能否认,从很多“中国式”冠名的社会现象中,依稀能够看到些国人的心理状态和生活状态,甚至可以凝练成一种社会问题。“中国式买房”直观而准确地描摹了国人买房的复杂心理,以及楼市中较为普遍的买方市场现象——价格、潜力和地段成为举全家之力释放购买力的三大要素,而用以提升幸福感的房子质量和舒适度却被偏置了。 

  换一个角度看,价格、升值潜力和地段,不正是多年来开发商营销和推高房价的惯用手法吗?李嘉诚先生曾说:“决定房地产价值的因素,第一是地段,第二是地段,第三还是地段。”这句话被内地诸多开发商奉为圭臬,往往拿来做营销、炒作的法宝。商业营销通过制造概念吸引眼球,这并非不可。开发商的营销策略最终转化成为国人买房的心理暗示,只能说房地产市场对国人的“绑架”已通达大脑深处。 

  开发商祭起地段、升值潜力等概念,裹挟着购房者不得不踊跃挤进楼市,因为这些概念很多已经变成了事实,由不得购房者在买房时不首先考虑地段、升值潜力,而把房屋质量和舒适度放到一边;由不得购房者不举家行动,释放比房产证上户主收入水平更高的购买力。其实,购房者买房中的种种“由不得”,最关键的诱因来自两方面:一是房价定价机制几乎完全由开发商制定,即使同一地段,后开盘的楼盘价格通常会比先开盘的高出许多,从而让“地段为王”逐渐变成铁律;二是房价不稳定,涨多降少,在房价非理性上涨的过程中,房子的首要功能已不再是居住品,而成了投资甚至投机的商品。所以说,“中国式买房”实质上是房价不合理、不稳定的现实在民众心理上的反映。 

  “中国式买房”一方面会加剧“重买轻租”、置业者喜欢一步到位的“中国式”现象,进一步推动市场供应、需求结构的畸形;另一方面,由于“中国式买房”心理与开发商营销策略重合,必然会加剧房价调控的难度。任由“中国式买房”持续下去,买房就会离改善生活、提升幸福感的初衷愈行愈远。而破解“中国式买房”的尴尬,归根结底还是要回到加大房价调控力度、建立合理的房价定价机制上来。 

  本报漫画谢瑶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猜你喜欢

  • 新闻习近平要求全党提高拒腐防变能力
  • 体育足协杯巴里奥斯2球 恒大胜贵州夺冠 视频
  • 娱乐直击姚晨新西兰大婚 姚晨招牌式大笑(图)
  • 财经央视广告招标总额158亿元 创19年新高
  • 科技中移动青岛4G网实测:峰值速率110Mbps
  • 博客柴静:李安最大的冒险 吉林今冬首场雾凇
  • 读书勇如老虎猛如狼:中国哪个省的兵最厉害
  • 教育中国农村小学每天消失63所10年减少一半
  • 育儿英国4成婆媳关系紧张因孙子引分歧
  • 温晓东:收入翻番能吃上肉吗
  • 黄鸣:向证监会实名举证检测骗补门
  • 艾诚: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成全民公敌?
  • 何帆:中东局外局
  • 李光斗:解密2013央视广告招标
  • 西向东:中国大豆行业被美国人忽悠了吗
  • 陶冬:美悬崖发酵 日宽松转招
  • 陈思进:现在该买房还是租房
  • 罗善强:股息红利税政策惠及少数人
  • 王小广:下半年中国房地产发展及未来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