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财经国家周刊:经济政策宜以静制动

2012年11月12日 16:42  财经国家周刊 

  稳增长更应该从促进结构调整着眼,不能偏离结构调整这个更具全局和长远意义的主线

  文/本刊编辑 孙雷

  在宏观经济逐步企稳回升态势下,当前中国的国内经济政策更应该以静制动,顺势而为。

  近期一系列宏观数据显示,中国经济本轮筑底已经基本完成,经济正出现企稳回升的新变化。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11月1日公布,10月PMI为50.2%,较9月上升0.4个百分点,时隔两月再次进入扩张区间。国家统计局10月27日发布数据,9月份当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7.8%。

  上述积极变化,是在政府此前推出的宽松措施与宏观经济周期自然运行见底反弹二者相互叠加作用的结果。值得注意的是,与上一轮四万亿刺激政策不同,本轮宏调更加强调“稳中求进”,刺激政策力度明显有所节制,属“点式给油”策略。

  事实上,中国经济经过30年年均10%的高速增长后,正在向以8%左右为中值的增长转轨。放在全球时空坐标系上,中国经济连续七个季度的增速放缓,正是这种向中长期良性变轨的应有之义。而增速放缓的同时就业依然强劲,恰恰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经济正在从过度倚赖数量、速度型粗放式增长向更多提高质量、创新式增长悄然转变。

  对中国近一个时期的增速放缓,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将其定性为“结构性收缩”,而非经济学通常意义上的“通货紧缩”。在他看来,这是经济结构从扭曲到合理的调整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阵痛。

  成熟市场经济便是,以市场“无形之手”配置资源、自动调节为基础,以政府宏调“有形之手”平复经济的大起大落为辅。

  因之,既然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经济目前仍然处于正常状态,内地经济正在向此前宏观调控的政策预期目标方向发展,中国政府当前宏观调控更应该做的便是以静制动,政策力度应保持稳定,稳中取胜。

  与此同时,中国政府在短期宏调上“有所不为”的同时,还要为中长期经济的健康良性发展而“有所为”,从总量性政策转向结构性政策,利用经济平稳放缓的有利时机,在促进结构调整上顺势而为。稳增长更应该从促进结构调整着眼,不能偏离结构调整这个更具全局和长远意义的主线。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 新闻十八大报告首提实行党代会代表提案制
  • 体育西甲C罗独眼进球皇马2-1 梅西破贝利纪录
  • 娱乐郭晶晶大婚祈愿 银幕热吻 秀钻戒
  • 财经收入增速一直被高估 去年被歪曲幅度更大
  • 科技亚马逊Kindle入华在即:已低调筹备两年
  • 博客实拍:赤峰市大雪纷飞 延庆雪后如画美景
  • 读书文史观天下:元芳身边的神探狄仁杰
  • 教育为当北大硕士连考9年 中国教育盛典
  • 育儿在职护士涉嫌非法进行节育手术被捕
  • 安邦智库:监管部门该对股市承担什么责任
  • 于晓华:中国何时才能成为高收入国家
  • 白明:美国会难为中兴华为意在难为中华
  • 叶檀:政府采购规模到底有多大
  • 西向东:为什么奥巴马有罪推定三一
  • 端宏斌:卖肾买爱疯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 王东京:不限购怎样可以控制房价
  • kramer:亚洲成为奥巴马外交政策的重点
  • 如松:全社会价格体系在缓慢崩溃
  • 刘石:中国种业技术落后世界至少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