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朱清时:改革就像登山

2012年11月06日 02:20  第一财经日报 微博

  卢丽涛

  “经过这三年实践,我们看到了教改的曙光,去行政化已经深入人心,现在各个高校都在朝着这个方向改革。”南方科技大学(下称“南科大”)去筹转正正式开学两个月后,校长朱清时接受了《第一财经日报》的独家专访,谈及他从中国科技大学校长到南科大校长十几年间实践的高教改革之路。

  去筹转正后,朱清时极少面对媒体,他现在的工作比之前更忙碌,“以前为了学校正式设立,主要工作是对外。现在正式设立之后,就要兑现对社会、对学生的承诺,把理念变成实践,遇到的困难就更多了。”朱清时说。

  这位66岁的老人,精神矍铄,谈起南科大教改班学生在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中所取得的成绩时,谈起浙江大学沿着南科大曾经的改革之路前行时,他的脸上露出兴奋的神情和欣慰的笑容。

  朱清时的高教改革实践从担任中科大校长时起步,且对于高校行政化的认知不断加深。1998年6月,朱清时出任其母校中科大校长。他组织中科大很多领导,到美国调研一流大学的课程设置、培养方案、教学方式和教材,回到中科大后推行教学改革,重新设立教学大纲,使用新教材。

  然而,这次教改并未收到预期的成效,在中国高教界浮躁的背景下,老师的注意力大都集中在自己搞科研、发论文、争取成果奖、评职称、选院士上,这些都跟物质利益挂钩,唯独教学和物质利益无关,教师不愿花很多时间再去学习新教材。

  从中科大校长位退休时,朱清时对于中国高教改革有了更深的认识——关键是体制,教师和课程设置都是表象。大学行政化使大学像行政机构,谁的官大,谁说了算,关键要把这种行政化的模式改成谁有真理谁说了算。

  2009年教师节,朱清时从时任深圳市代市长王荣手上接过南科大校长聘书,他说的第一句话是,南科大要成为一所去行政化的大学。

  然而,南科大去行政化之路并不平坦。从“边开车、边铺轨”的创校模式,到副校长选拔遭质疑,再到首届理事会召开,官员占多数,外界开始猜测这样的理事会架构是否会影响南科大“去行政化”和自主招生的改革目标,再到去年南科大教改班学生集体拒绝高考事件,以及南科大去筹转正后的招生方案,都引起外界极大的关注和讨论。

  “南科大从零开始,要挑战国内根深蒂固的体制,非常难。”朱清时对本报记者说,但是经过这三年筹备,他们看到了教改的曙光,去行政化已经深入人心,各个高校都在朝着这个方向改革。

  2012年,南科大采取了高考成绩占百分之六十、自主招生占百分之三十、平时成绩占百分之十的招生方式。朱清时说,这是深圳市政府和教育部批准的模式,也是南科大在体制内争取到的最大空间,这种招生方式也被上海纽约大学采纳。

  有人认为,这是南科大妥协了。朱清时的回应是,南科大站在改革最前沿,改革就像登山一样,不可能走直线,有时候要下坡,有时候要迂回,这样才能真正登上山顶。南科大受到很多条件制约,不能不走一条迂回的路,不能因为一时一事,就认为南科大妥协了。南科大如果像个愣头青一样鲁莽地干,可能很快就会失败,登不到山顶,就掉下去了。

  南科大教授治校如何实现?他认为,未来只要能发挥教师队伍的核心作用,建立教授治校的机制,学校的管理人员都把教师队伍看成自己的老板,南科大就能在通往目标的路上不断前进。

  目前,南科大成立了教授会,学校的规划、评审中层干部等,都要经过教授会和学术委员会讨论。“这种机制一旦建立,教授的发言权就很大,今后任何人做校长或者书记,都要充分尊重教授的意见。如果不尊重,那么管理人员就做不长久,优秀的教授不能发挥作用,很容易就会离开,他们一离开,南科大就失败了。所以,我想,无论是教育部还是广东省、深圳市都不希望南科大失败、散架。”朱清时说。

  无疑,教授治校的机制建立还需要更久的时间,南科大的登山之路刚走到一半。他称,再过两年,任期结束时自己已经68岁,年龄很大,精力和体力都不行了,很希望能找到一个更年富力强、更能干、更有精力的人来做校长,但现在暂时没有合适人选,正在努力寻找之中。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 谢作诗:中国制造是先进生产方式的成功
  • 张捷:发展旅游业当前是得不偿失
  • 张茉楠:看清汇率战背后的真实逻辑
  • 安邦智库:土地宪法能对城镇化硬约束吗
  • 叶檀:对经济不要过于乐观
  • 朱大鸣:未来十年最大挑战是中等收入陷阱
  • 黄祖斌:中等收入陷阱是个愚蠢的概念
  • 朱小央:大学生争当清洁工彰显私企无奈
  • 陶冬:美大选见真章 日巨企露败象
  • 太友:乡镇规划CBD是跟市长开玩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