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于轼把脉中国经济
低增长下金融创新可提速中国经济2%
特约记者陈瑛天津报道
今年二季度7.6%的GDP增速,令我国经济增速最近三年来首度“破八”。而中国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8月份主要经济数据显示,工业增速继续放缓,出口形势依然严峻。
当前国内经济会在U形反转之下迅速触底反弹,还是将进一步“筑底”?在天津举办的21TIME达沃斯全球成长企业论坛上,著名经济学家、天则经济研究所荣誉理事长茅于轼发表了题为《低增长下的金融创新》的演讲,为提高中国GDP增速送来一剂良药。
“在我来看,经济增长率还得往下走。”一开场,茅于轼就抛出了自己的观点。从2007年的14.2%到2012年的7.6%,5年之间中国的GDP增速几乎被腰斩。除了经济学家的悲观预期,世界各大投行也都在唱衰中国。
上周五,瑞银(UBS)将今年中国GDP增长率预测从8%下调至7.5%,下调幅度高于其他投行。对于明年中国经济增速,瑞银将8.3%的预期下调至7.8%。而高盛最近也将今年中国GDP增速预期从7.9%下调至7.6%,将2013年预期从8.5%下调至8%。
茅于轼认为,解救中国经济的唯一途径就是创新,只有通过金融行业的创新,才能让中国的市场经济重新焕发活力。茅于轼细致地剖析了中国经济下滑原因,他认为,是GDP收入分配结构的不合理,造成中国如今困境。
47万亿GDP流水账
2011年,中国的GDP总额超过47万亿,这笔巨额财富如何分配?从构成来看,在这47万亿中,投资比例高达49%,接近总额的一半。然后居民消费占了35%,仅占总额三分之一强,13%是政府消费。
茅于轼指出,与全世界的GDP构成比例对照,中国的消费结构非常不合理。中国的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相加比例也才占48%,比投资还少1%。而全世界的政府消费加上居民消费一般是70%,美国更是高达85%。以投资拉动增长,而居民口袋中却没有那么多钱进行消费,因此,才会出现各大行业产能过剩的现象。
我们的消费为什么这么弱,这笔巨大的财富流入了谁的钱袋?茅于轼在会上算了这么一笔账:从1996年到2008年前后相隔12年,1996年分配给居民的GDP是69%,而2008年只剩下57%了。
“12年降了12个百分点,一年降了一个百分点,也就是说我们生产的财富,居民拿到手的从比例上不断在降低,所以居民才没有能力消费,你坐不起高铁。相反的,这个14%是(原先)企业拿的,现在企业拿多少?22%。生产的财富给了企业,企业留下来的利润增加了8个百分点。还有一部分就是给政府的税收还有各种收费。原来是17%,现在变成21%,增加了4个百分点。”茅于轼表示,正是政府和企业的收入挤占了居民收入的增长空间,而居民收入的减少,必将打破经济发展的平衡,而如今,这个危机已然被踢爆。表征就是市场需求疲软,各行业产能过剩。
从全球来看,2012年乃至未来几年,国际经济可能都处于增长乏力阶段,国际贸易将持续萎缩。而贸易壁垒、需求锐减、人民币汇率升值,也将进一步蚕食中小企业原本微薄的利润空间。而在国内,各种在快速增长中被掩盖的矛盾将不断凸显,摆在中小企业老板们面前的依然是一个个难以跨越的坎。茅于轼认为,提振国内消费者的消费能力,才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
目前,政府最核心的对策就是增加投入,促进产出,然后提高GDP。但是,在茅于轼看来,这并不是长久之计。他说:“正确的对策应该是提高效率,而不是增加投入,因为投入是有成本的。如果投入大于产出,就得不偿失,造成金融系统负债。”
要提高经济效益,在茅于轼看来就是“让市场进行资源配置”。同时,他也呼吁要取消垄断行业、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改善政府对企业的服务。
做好金融业经济多增长2%
在所有的行业的改革中,茅于轼特别突出了对金融业的改革,“其实所有的财富创造通通都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而不是劳动。因此,我们要肯定金融业是创造财富的。”
茅于轼表示,“最大的潜力存在于金融业,金融业潜力非常大,我估计里面有两个百分点,我们现在7%,把金融业做好了,9%是不成问题的。我们金融业效率非常低,表现为利息率高低悬殊,证明资金有很大潜力。就是我们借钱的利息率有的30%左右,有的3%左右,这么大利息差,说明资金配置缺乏效率,必须利率市场化才能改善资金分配。”
中小企业是市场中最活跃的参与者,然而,在当前的背景下,中小企业大多面临着融资难的处境。除了积极为中小企业松绑,给他们提供资金,政府也应该鼓励民间借贷,让资金充分合理地在市场中流通。
在茅于轼看来,一对一的民间借贷没有社会风险,风险是个人承担。而银行有社会风险,银行倒闭了,所有人都会受到波及。但在鼓励民间借贷的同时,要注意集资诈骗等问题。“利率市场化是资金的最优配置,能够产生巨大财富,我刚才讲了,提高GDP两个百分点是没有问题的。因此,我们建议取消国家对金融业垄断,开放金融业,GDP很快就能上去。”
茅于轼表示,当下中国的金融是典型的压抑型金融,存在很多的问题,但也有很多潜力可挖,土地潜力、垄断潜力、金融潜力。“现在GDP下来了,不用犯愁,就看你有没有胆子,你有胆子,这些问题很快可以解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