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娜
国家统计局9月9日发布数据显示,8月份,CPI同比上涨2.0%,重返“2”时代。
9月9日,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胡迟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分析,重返“2”时代,事先已经为机构所预测,没有太大悬念。实际上,7月份的CPI水平具有一点偶然性和特殊性,CPI很难一直位于2.0%之下,而且那样也更容易引发通缩,同样不利于经济运行。但即使CPI上涨2.0%,也还位于较低水平,仍然不改今年以来CPI走势较低的基本特征。
数据显示,8月份,食品价格上涨3.4%,非食品价格上涨1.4%,消费品价格上涨2.1%。
胡迟说,从原因看,8月份CPI数据有所上升,主要还是由于农产品价格的回升。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8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3.4%,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约1.08个百分点。其中,鲜菜、鲜果、水产品、粮食、油脂的价格都在上涨。猪肉价格也在从谷底回升。近期,鸡蛋的价格上升最为明显。全国蛋价一个多月时间上涨近两成,约八成省区市蛋价已超过每斤5元。鸡蛋被称为 “火箭蛋”。正是农产品价格的上升导致了8月份CPI的反弹。
展望未来的物价走势,他认为,在目前的基本经济环境下,随着经济的逐步企稳,预计CPI数值还会有所回升,但幅度较小。从整体看,今年能够维持CPI走势较低的基本特征。
“当然,抑制通胀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各种拉动物价上涨的因素依然值得警惕。”胡迟认为,农产品是“靠天吃饭”的,其价格波动性较大。进入秋季后,农产品的供给有可能减少,目前,地震、暴雨等灾害性事件的发生比较频繁,难以预料。从国际上看,美国旱灾已经引起全球农产品价格上升,国际油价也在上涨。这类输入性通胀的外部因素,既是无法预料,也是我们不可控制的。
从目前的经济形势看,“稳增长”仍然是宏观调控最为重要的政策目标。8月中国制造业PMI为49.2%,比上月下降0.9个百分点,创9个月新低。
胡迟说,这表明当前经济仍在下行过程中,而且筑底的时间很可能比预计的长,经济运行的困难程度可能要比事先预计的更大些。因此,采取各种措施“稳增长”的确是必要的。
一个明显的事例是,国家发改委刚刚集中公布了多项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核准信息,涉及多个城市、25个项目。这有助于提振人们对未来经济走势的信心,从而带动更多的投资项目出台,特别是引导民营资本的进入。
从目前的情况看,宏观调控总体还是比较适度的,货币政策也比较谨慎,预期中的降准、降息一直没有出台。胡迟认为,这表明了央行对调控分寸的把握。
“当然,下一步宏观政策的走向还需视经济的走势而定。如果CPI基本维持目前低位的态势,而经济到了第四季度后仍然未有所反弹,预计届时宏观调控的加大力度就是大概率事件了。”他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