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人之陈宁远专栏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也即中国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银行间市场)5月29日发布《关于发展人民币对日元直接交易市场的公告》,称该中心获得央行授权,自2012年6月1日起,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以做市商的方式,进行人民币对日元的直接交易。
这一公告受到市场广泛好评,这是可以想见的,因为开展这一措施,首先为中日双方的外汇交易节省高达30亿美元的手续费,可以惠及中日贸易。其次,更为重大的意义,可令全球市场想到人民币和日元的直接交易,将会是中国汇改又一标志性变革,它意味着人民币不需要挂钩美元、以美元做中介,就能进入世界贸易体系和全球资本市场。
从世界经济的角度看这一问题,值得分析的还有下面两个热点:比如第一,这是否意味着自从人民币挂钩一篮子货币决定汇率之后,人民币进一步摆脱对美元的依赖,成为国际市场独立货币的步伐日益加快;而从这个角度,值得联想的是第二,假如人民币和日元的直接交易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市场格局,美元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会不会受到影响?影响的程度会如何?
相对于第二个问题,第一个问题答案是比较清楚的,因为这是近20年中国汇改史的实际进程。中国以汇率市场化、人民币终将成为自由兑换货币为目标的汇改启动于1994年。当年人民币与美元非正式地挂钩,官方汇率在1美元兑8.27至8.28元人民币范围内浮动,基本可以视为单一的、固定式的汇率管制制度。
2005年7月,央行宣布美元/人民币官方汇率由8.27元调整为8.11元,与此同时,废除挂钩美元的固定汇率政策,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被视为中国汇改进入了第二阶段。2007年,中国第一次在货币自由兑换的市场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其后,和多个经济体实施货币互换(首先是俄罗斯、韩国,后扩大到港澳地区、东南亚和南美的阿根廷,东欧的白俄罗斯等国,这实际是有额度计划的货币直接交易),完成人民币跨境结算试点,人民币跨境结算遍布国内各省和世界各地;其后,又核准人民币跨境直接投资。今年4月,央行宣布外汇交易浮动汇率浮动从千分之五放宽为百分之一。这次又宣布人民币和日元的直接交易,且采取最接近市场真实交易水平尤其是价格水平的做市商制度(这对比之前两年的货币互换的政府交易而言,可视为完全的市场交易)。这是一以贯之的汇改渐进路径,一步一个标志地走到今天。
至于人民币和日元的直接交易会不会影响美元的世界地位,暂时难以预测。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以来,美元的地位经常受到挑战,但却基本保持稳定(这其中就包括日元和德国马克在上世纪80年代的挑战,以及10年前欧元成立之时国际市场对欧元有可能取代或者至少媲美美元的期望)。人民币和日元的直接交易刚刚开始,此时预言对美元地位的影响,还不如客观地认为人民币未来市场化的汇率水平多了一个交易量也足够大的日元来做参照。
可以浪漫想象的倒是东亚经济合作的前景。中国和日本自上世纪90年代后就一直陷入政冷经热的局面,双方在经济上越来越相互依靠(新世纪之前中国依赖日本多些,现在中国的市场对日本可能更重要些),但政治上却因为各种现实纠纷和历史恩怨,经常发生民间乃至政府之间的矛盾,有时还很激烈。从这个角度说,对于中国经济战略改革至关重要的汇改,人民币战略性地选择了日元作为直接交易伙伴,是否可由此改善两国政冷经热的局面?这是非常令人期待的,毕竟中日之间,加上韩国而形成的政治经济地理区域东亚,是中国最为重要的国际环境,若由此货币交易开始形成东亚经济合作区域,当然善莫大焉。因为即使不算大中华区的贸易量,仅2011年中国对日本(3500亿美元)和对韩国(2139亿美元)的合计外贸额(5639亿美元),就相当于中国第一外贸伙伴欧盟(5672亿美元);比第二伙伴美国(4467亿美元)高出1100多亿美元。若再按照历史往来文化相近的传统,涵盖港台(不算澳门,达4200亿美元)和东南亚(3629亿美元),若这不是中国的战略选择,还有哪一个地区可以是?
(作者系上海独立财经观察人士)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