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余丰慧:稳增长何不让民资唱主角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5月31日 19:17  重庆商报微博

  当前,我国经济增速下滑压力增大,投资、出口和消费“三驾马车”都在减速。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滑、进出口萎缩、用电量负增长,各项经济指标都反映出我国经济遇到了困难。

  经济增速弱于预期之时,大项目通常就成为经济增长的“抓手”。所以上周国务院常务会议吹响“稳增长”的号角后,国家发改委和各省市发改委迅速行动,加快审批了一大批项目。最具代表性的无疑是钢铁,5月25日,广西防城港钢铁项目和广东湛江钢铁项目同时公布获批,两者投资总额相加接近1400亿元。

  据说,国家发改委门前再现2008年4万亿投资时车水马龙的盛况,各地蜂拥而至跑项目。还有市长在项目获批后欣喜若狂,当街对批文动情一吻,受到广泛关注。

  一时间,舆论惊呼,应对金融危机的4万亿大投资做法又回来了吗?更有人将此次投资称为“2.0版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尽管各方消息表示,国家不会重复2008年那样大规模的投资计划,但有关讨论尤其是担忧还在继续发酵,让人不得不深思。

  笔者认为,我国2008年的4万亿大投资,成功应对了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巨大影响,总体效果是好的,做法值得肯定。但也不得不承认其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和隐患逐渐暴露,如带动就业效果不明显,给百姓带来的收入增长有限;如在漂亮的GDP增速下出现了高物价、高房价、财富缩水的负利率。

  一定程度说,当前经济下滑是4万亿大投资红利消失后的必然结果。这次“稳增长”,一定要对4万亿投资进行反思总结,决不能重蹈政府主导大投资和大肆放水货币的覆辙。

  那么,如何让投资这辆“马车”在“稳增长”中跑起来呢?这就需发挥民间资本、民间投资的作用。国家要做的是给民间投资出台鼓励政策,通过给政策把民间投资调动起来,把民间蕴藏的巨大资金资本潜力彻底激活、释放。

  民间资本投资更贴近市场,能把市场机制引导投资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高效率配置资源,避免“有形之手”盲目决策导致后来一边通胀、一边产能过剩对生产力的巨大破坏现象发生。

  值得欣慰的是,上周末,国资委、银监会、证监会、交通运输部、卫生部、铁道部等鼓励和引导民资政策密集出台,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银行、铁路、石油石化、交通运输等垄断行业或企业等,民间资本的春天已然到来。

  笔者认为,引导民间投资,在“抓大”的同时,一定要更加注重“放小”。要激活民间个人小项目投资,一个重要的措施是实行个人创业零门槛制度,比如对初次创办小微型企业者,免除一切费用,3年内免除所有税负,并给予一定额度财政贴息的启动小额贷款。将民间个人小额投资启动起来,带动就业,能从根本上促进经济增长。同时,民间小额投资风险分散,领域广阔,船小好调头,包括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内,无不重视民间小额投资和小微型企业发展。

  民间投资是一股重要的经济力量,现在的关键是如何迅速彻底激活。

  新一轮“刺激”经济政策开始了,这一次挑重担的还是投资,这一次引人关注也最让人担心的还是资金。国家发改委有官员说,再一次大规模靠政府主导扩大投资来刺激经济增长不太可能,“因为它不可持续”。既如此,何不让民资在“稳增长”中唱主角呢?

  余丰慧(北京 金融工作者)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