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经济观察报:没有民间金融就没有中国企业家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10日 23:19  经济观察报微博

  上周,《浙江日报》刊登了温州市委书记陈德荣在亚布力论坛上的演讲全文。他的演讲恰如民间金融的辩护状,为温州叫屈,为民间金融鸣不平,并且坦言“没有温州的民间金融,就没有温州的市场经济,没有温州的企业家”。

  我们愿意为这样的演讲加上注脚,为民间金融一辩。的确,没有民间金融,是不可能有今日温州的局面,也不可能有温商这样一个群体的。推而论之,我们以为,没有民间金融,也就不会有中国的市场经济,不会有中国的企业家。

  金融是经济的血脉。中国经济尤其是实体经济的开放早于金融的开放,时至今日,金融的行业垄断本质也没有改变。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所以从改革开放之初,支持中国民营企业从萌芽到生长的金融力量,更多来自于民间,来自于非正规金融。陈德荣说:“温州人一开始兜里没有几个钱,如果不是凑钱,怎么当老板?”这不独是温州人的写照,更是中国民企的历史缩影。

  这样的金融力量,过去几十年来从未被认可,官方曾经断续地承认过民间金融的“补充地位”,但这样的承认,也往往让位于以整顿金融秩序为名的严厉整肃。近十年中,民间金融阳光化的呼吁不仅来自于民间,也见于官方人士。然而,以民间借贷正规化为旨的《放贷人条例》至今未果,民间金融就始终徘徊在罪与非罪边缘。

  这样的局面,在过去几年与体制间发生了激烈的碰撞。理由很简单,货币紧缩,信贷紧缩,民营企业无法从金融机构获得必要的信贷支持,正规金融无从扮演经济大动脉的角色,民间金融四处开花实属正常。然而最不可思议的是,国有金融机构因利率管制而获得连自己都不好意思的超额利润,可以作为金融改革成果的样本;民间金融一旦触及基准利率四倍的天花板,就会被打入高利贷的另册,成为被打击对象。

  这正是我们从去年到今年看到的景象,温州乃至很多地方民间借贷链条崩裂,一些老板跑路躲债,甚至以死了断。对于民间金融的质疑之声不绝于耳,“严厉打击”的动议也见于报端。去年的全民信贷以及由此引发的若干风波,民间金融几成罪魁祸首,一夜间蜕变为国家金融秩序的破坏者。所以,陈德荣在亚布力论坛的一吐为快,与其看作是一个城市的自我辩护,不如理解为是对一种僵化体制的抵抗,虽然他说“不能够把所有的账都算到温州人头上”,的确有自辩的意味。

  要知道,10年前,温州就是中国唯一的金融改革综合试验区,这是官方授权的。不过,在实业领域因为大胆地闯和试而获得先发优势的温州,在金融领域的斩获显然有限,放开利率管制的尝试,就曾几番努力却无功而返。温州似乎不得不吞咽这种金融滞后的苦果:失血的实业家们正在主动放弃实业,金融饥渴诱惑更多的企业家铤而走险。然而我们确信,如果金融垄断依旧,民间金融不能在阳光下呼吸自由的空气,即使苛刑峻法,乃至是死刑,同样的一幕可能出现在中国任何一个城市。

  也正因为如此,陈德荣承认温州有自身的问题,但却认定,“这也恰恰反映了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中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特别是在要素市场化改革方面,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可以预料的是,这样一段路不好走,不过与十年前相比,我们相信,应该有更多的人认识到了中国经济的这一急症和顽症,对症下药,治病救人,再也耽搁不得。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来源:经济观察网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