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程凯:扎克伯格的人类之网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03日 22:43  华夏时报微博

  最近还有什么比Facebook的IPO更让人兴奋的事呢?至少我觉得没有,因为这家企业的上市,无论在财富效应,还是在精神追求上,都达到了无以复加的高点。此前,只有谷歌(微博)可以做到这一点。

  自然而言,Facebook的一切都被拿来和谷歌比较。根据这家社交网站巨头的招股说明书,IPO申请规模为50亿美元,《华尔街日报》预计Facebook将筹集到100亿美元,对公司的估值在750亿至1000亿美元之间。按照招股说明书的数据,Facebook在2011年收获了37亿美元,在过去两年平均增长118%,而谷歌公司上市之前两年的平均增长是108%,谷歌上市一年后的2005年收入是40亿美元。

  还有一点几乎一样,谷歌和Facebook的主要收入来源都是广告,谷歌IPO之时曾经有人担忧它过于依赖广告收入,而今天的Facebook广告收入也达到了其全部收入的85%。

  不管是解决互联网上的搜索问题,还是解决互联网上的人际交往问题,大家挣钱的方式都是一样的——广告。尽管不是所有人都喜欢广告,但正是广告的存在促进着我们的生产和消费生活,进而养活了几乎每一个人。

  广告的本质,不过是广而告之,“酒香也怕巷子深”。谷歌和Facebook以各自不同的方式使得广告变得比以前更加精准,因此也获得了更大的收益,甚至可以说,这种更大的收益本身就是由精准广告的创新所创造出来的,不仅是原有财富的再分配,而是新财富的创造。

  有人认为Facebook上市可能是一个终点,但是谷歌的经历在证明,上市可能只是一个新的起点。更大的可能甚至是,在几年之后重新冒出一个谷歌和Facebook的“接班人”,而这家公司很可能已经创建尚处在默默无闻之中。这种生生不息的企业创新的核心,一面是资本的力量,另一面是人性的力量。

  由此,就要说到Facebook上市的精神意义,虽然颇有一些包装营销的意味,但是我们还是可以从Facebook的扎克伯格的一封信中读到真实并且真诚的东西,这封信是Facebook提交给监管机构的书面文件的一封附信,扎克伯格在其中既提到了精神的东西,也谈到了生意的内容。扎克伯格说,“人际关系是我们社会的基本单位。有了这种关系,我们才能发现新观念,理解我们的世界,并最终获得长期的幸福。”

  就文化而言,“人们分享的越多,哪怕只是在密友和家人之间分享,就会创造出一个更加开放的文化,并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的生活和观念。”就生意来说,“一个更加开放、更加互相关联的世界将有助于创造更强大的经济,有更多真正的企业创造出更好的产品和服务。人们分享的越多,他们就越能从他们信任的人那里得到更多有关他们使用的产品和服务的意见,这就使得发现最好的产品以及提升生活的质量和效率变得更加容易。”

  这是一种完美的结合体,不是吗?一种交往行动理论,无论是精神层面还是物质层面都帮助了人类自身的发展,不断产生谷歌和Facebook这样的创新企业的制度保证更是我们无论如何都会羡慕不已的!

  扎克伯格创办Facebook走得是和谷歌的布林和佩奇几乎一样的道路,当年布林和佩奇感兴趣的只是应该怎样做一件事,以发现问题的答案为动力,而不是以赚钱为目的,他们想要把这个世界数字化并且为人们所用,凭借着一点点运气,他们就使这项工程运转起来了。然后,他们也挣钱了,然后他们还在说,“即使我们的公司成功了,它也只是一个副产品。”而今天的Facebook又何尝不是一个扎克伯格娱乐的副产品呢。

  值得大家思考的是,Facebook和谷歌就是这样“简单的”在“表面上”如此的相似吗,还有没有一种更加深刻的东西连接着它们的成功,他们是不是在干着完全一样的事情?在两位历史学家那里,我们可以找到一种可能的联系。

  美国的一对父子历史学家约翰-麦克尼尔和威廉-麦克尼尔,在其研究成果《人类之网》中,用很短的篇幅就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和我们的常识完全不一样的人类历史,他们提出来“要解读人类社会进程的奥秘”,关键就在于结“网”而居。

  可以这样说,“历史的驱动力,就是人们改善自身处境、实现个人欲求的愿望。然而,人们可以希望得到什么,无论物质的或精神的,以及他们如何去追求这些希望,皆有赖于他们所能加以运用的各种信息、观念和范例。因此,各种网络所起的作用,就是日复一日地输送、协调着人们的愿望和行动——现在依然如此。”

  时至今日,人类交往的内容越来越多,速度越来越快,“尽管人们所使用的相互交往方式有着巨大不同,但是每一个人都已处于一个巨大的全球性网络之中,这是一个将合作与竞争合为一体的巨大漩涡。这些相互交往和相互影响的人类网络的发展历程则构成了人类历史的总体框架。”

  你相信吗?谷歌和Facebook的成功是因为他们的目标和手段“暗合”了人类历史的推动力。事实也许正是如此。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