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社科院专家称欧债危机提醒中国应提高退休年龄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03日 08:22  广州日报

  社科院专家表示我国退休年龄偏低 养老金“空账”压力大 提高退休年龄应小步渐进

  “欧债危机提醒中国应提高退休年龄”

  近日,在社科院社会保障国际论坛2011暨《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1》发布会上,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指出,欧债危机提醒中国要提高法定退休年龄。昨天,郑秉文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我国退休年龄太年轻了。

  本报北京讯 (记者谢绮珊)“男性60岁、女性50岁(女干部55岁)退休,这个数据在欧洲已经绝迹了。”郑秉文说,我国的退休年龄偏低,发达国家没有一个国家的女性退休年龄是50岁,甚至没有几个发达国家的男性退休年龄是60岁的。一个历史潮流是,女性的退休年龄与男性拉齐。冰岛、挪威男女都是67岁,瑞典、丹麦、芬兰、爱尔兰、德国都是65岁,比利时、卢森堡都是60岁。

  我国退休年龄小于发达国家

  据不完全统计,在OECD(经合组织)34个成员国中,至今没有提高退休年龄的只有6个,因为这些国家在半个世纪前就将退休年龄提高至65岁或67岁。截至2010年年底,所有欧洲发达国家的退休年龄都在61岁以上。而我国企业的法定退休年龄是男性60岁,女性50岁(女干部55岁)。

  郑秉文说,去年希腊在陷入债务危机之后,得到了欧元区1100亿救助,救助条件当中有好几条涉及到养老金改革,比如说提高公务员的退休年龄,提高女性的退休年龄,使男性、女性的退休年龄与他们的寿命预期相联系等等。由此就想到中国,我们现在的退休年龄与希腊相比还要低很多,这是值得我们的养老保险制度反思的。

  郑秉文认为,在欧债危机继续发酵的大背景下,欧债危机已经成为欧洲经济、政治一体化的重要障碍,甚至影响到世界经济,世界经济有二次探底的可能性。“我个人认为,欧债危机的根源之一在于其福利制度过度,成为这些国家主权债务率过高的诱因,变成财政拖累之一。”

  我国养老金“空账”1.3万亿

  郑秉文指出,退休年龄是一个重要参数,它的高低对养老金制度有很大影响,并且我国提前退休现象十分普遍,去年非正常退休人数78万,占15%左右。基本养老保险规定参保人最低缴费年限是15年,这与发达国家41年的“参考缴费年限”相差悬殊。

  此前,有专家提出,鉴于我国人口寿命延长的实际情况和养老保险基金压力,应当延迟退休年龄。据披露,中国养老金“空账”规模大约为1.3万亿。郑秉文说:“财政补贴已成刚性,从1998年算起,现在余额是1万5千亿,如果去掉这10年补贴正好剩5千亿,广东一省就要3千亿。政府填‘空账’的代价太大了,我们现在所有风险都被掩盖了。”

  郑秉文说,欧债危机提醒中国从立法上切断缴费型养老制度“裹挟”财政的可能。我国的公共养老金制度从1997年开始接受财政转移支付,至今已累计转移支付达10254亿元。而从美国的经验看,它自公共养老金制度建立以来就从未接受过财政补贴,且养老金余额高达2.5万亿美元。

  郑秉文表示,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是全球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比北美还要严重。到2015年中国劳动人口占比和绝对数量开始达到高峰值,从此开始下降,也就是说劳动供给将减少。到2049年建国百年的时候,60岁以上的老人占34.4%,而美国才28%。“一方面你老成这样,另一方面你的社保制度又是那样的状况。这要求我们要强化养老金制度的激励设计,一个激励性比较好的养老金制度是干得越久,退休时拿的养老金就越多。”

  提高退休年龄要小步渐进

  近年,关于延长法定退休年龄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反对的声音不绝于耳,比如,较多的声音认为我国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突出,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大。对此,郑秉文说,提高退休年龄确实在客观上对就业形成压力,但是另外一方面,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很多退休人员在退休后并没有待在家里,而是开始二次就业,在就业劳动力市场上他们也是一支力量。另外,我们可以通过其他渠道来扩大我们的就业机会,解决由于提高退休年龄而导致的就业压力。

  对于提高退休年龄,如何操作比较合适的问题,郑秉文说:“退休年龄的提高具有相当的特殊性,法国上世纪80年代曾经轻而易举地下降了退休年龄,从65岁下调到60岁,可是当法国发现这个决定与目前财务状况不相符的时候,再想提高退休年龄就来不及了,得到了全社会的反对。于是从1995年开始,法国就提出要提高退休年龄,但一直没能通过立法,去年,希腊在主权债务危机的压力下提高退休年龄,法国才迫不得已采取行动。降低退休年龄很容易,但提高退休年龄却很难,对中国来说,提高退休年龄要有一个长期鼓动,取得共识的过程。制定提高退休年龄的时间表,不要一下子提高过多,小步渐进,国外也是这样,提高一岁要花好多年。”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