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需要认识三类市场失效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05日 13:25  《中国经济报告》杂志

  陈小洪

  1992年的中共14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明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宣示,不仅明确了1978年开始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还表明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对未来相当长时期(五代甚至十代)中国的基本经济体制的历史性选择。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就需要回答一个基本问题,即在经济发展过程,政府或计划和市场是什么关系。14大政治报告的回答是,市场发挥基础的资源配置作用,政府或计划针对市场的弱点和消极方面发挥作用。

  市场的弱点和消极的方面是什么?十四大报告没有在理论方面展开给以全面说明。按经济学家的观点,市场的弱点和消极的东西,在资源配置方面主要是指市场失效,即存在不能靠市场机制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或领域。

  何谓市场失效?一般的经济学教课书讲了几种情况。一是公共品问题,公共品是其效益为不确定的国民所享受,但提供公共品的成本又无法向受益者分摊的物品。例如海边灯塔为来往船只照明,但哪艘船会经过需要照明,不可能事先知道,船路过可能就走了,以后要向船收钱也有困难。在这里,灯塔及其照明服务就是公共品及公共品服务,建塔及其服务通常只能靠政府或社区团体了。二是外部性,指某些交易的直接成本和直接受益往往不对称,没参加交易者往往也能受益或反过来被迫负担成本。企业在生产的同时排放了污水污染了环境,企业外的受害者被迫负担成本但不能得到生产的收益,这叫负的外部性。基础研究推动了知识积累,成果可能会对了解其成果者有利,对社会有贡献,但研究投资者未必能直接获益或直接获益不大,因为它的研究成果可能不能直接变为商品化的产品,这叫正的外部性。三是自然垄断、寡占引起不安全竞争,自然垄断和寡占可能源于规模经济,有合理性,但垄断者和寡占者可能按自己收益最大而不是国民利益最大行动,结果社会受损,整个国民经济的成本上升。四是信息不对称,很多交易都会遇到这种情况,如购买证券、基金、食品的交易,这种情况下往往是不良品泛滥甚至“劣币驱逐良币”,很难获得资源最佳配置。在这几种情况下,政府需要介入资源配置:投资提供公共品,财政支持或补贴基础研究,通过严格的法规和经济措施鼓励研发、管制环境排放,用反垄断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限制垄断和寡占的不当行为,进行相应的规制,通过政府的审批、申报、信息公开及有关的规制等制度措施减少信息不对称可能对消费者带来的损失。

  上述市场失效问题,或者说市场弱点问题,一般经济学教科书都讨论过。问题是,这些市场失效问题能概括中国的市场弱点和消极问题吗?例如中国的产业政策或新兴产业发展问题,知识产权侵权严重,几乎全行业性的“三聚氰氨”问题等等,似乎用上述市场失效问题存在及有关经验不足还难以概括和解释说明。从理论上看,笔者以为我们需要理解,中国存在三种类型的市场失效问题。第一类是和发达国家存在的类似的市场失效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政府发挥作用的领域和方式,可以从发达国家获得借鉴。第二类是发展中国家特有的市场失效问题。第三类是传统计划经济国家向市场经济国家转型时会遇到的市场失效。对这三类市场失效问题有了基本了解,还要结合中国国情(如大国国情)进行分析讨论,我们才会对中国的市场失效问题及政府(计划)发挥针对性作用的问题有更深刻全面地理解和把握,合理选择有关对策。1992年以来近20年,对第一类市场失效问题我们关注较多,但对后两类市场失效问题及其影响和相应的对策,我们讨论不够,认识不足。这是我国有关思想认识及政策常常 “左”或“右”的重要原因。某种意义上,对中国来说,对中国特有的市场失效问题的深刻认识,甚至更为重要。

  第二类市场失效的突出表现是中国企业的追赶问题。中国企业或民间资本在一些市场能发挥作用的产业领域很难发挥作用,重要原因是这些产业领域本国企业或民间资本与外国公司和资本相比力量太弱,因此由于全球化条件下竞争力不足的商业原因,而不是产业技术不成熟的原因,本土的企业和资本很难进入这些领域或虽能进入但难成长。在技术、资金门槛高的产业,在网络外部性强的产业,包括现在所说的许多战略性新兴产业,都有很多这种情况。

  第三类市场失效的突出表现是与市场经济接轨的制度规范及其知识的不健全、法人组织体系不健全。不健全的重要原因是因为几十年的计划体制使我们缺乏有关的知识、制度规则和人才。原因之一是我们缺乏完整的公私合作法律体系和相应的管理办法。国外公益事业常用特许或外包方式转给民营企业运作。这类合作会涉及多种类型的几十种风险,发包时要针对这几十种风险分别评估,确认影响和资质,评估双方的义务责任。此外,还要有法律化的监督手段。这样公私合作才有推进的坚实基础。中国缺有关的知识和技能,缺这样的法治体系,更缺直接支撑公私合作法规的基本的公法和私法,“公私合作”从事公益事业自然容易引出问题、引起争论,结果是进进退退,大家都不说好。市场经济不仅要有健全的企业法人制度,还要有健全的各种非营利的社会组织制度,各种协会、服务机构等组织都要发挥它的作用。为什么需要社会组织?因为市场经济也要协调,协调就需要组织。这个组织,不仅指企业,指政府,还包括目标不同的各种社会组织。中国的社会组织不发达,一些由过去的部门变来的 “协会”往往功能不全或错位。这种情况下,市场秩序当然容易乱,结果是或无人管,或政府被迫过多介入,但费力不讨好,甚至扭曲关系。

  解决后两类市场失效,政府至少在一定时期内要发挥重要作用。但处理的不好,政府的作用就会成为负作用。笔者以为深刻的认识三类市场失效,正确的应对,将是中国摆正政府和市场关系的重要环节,甚至是关键性的重要环节。

  (作者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研究员)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