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杨国英:银行业恐难承受房价下跌40%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0月22日 08:18  华夏时报微博

  财经评论员 杨国英

  银监会主席刘明康10月19日在CEO组织峰会上表示,最新的压力测试结果显示,即使房地产抵押品重度压力测试下跌40%,中国房地产贷款风险仍可控。

  我国银行业强大抗压能力结论的得出,是基于所谓房地产贷款压力测试得出的,表面看起来绝对科学合理。但是,如果我们拷问压力测试程序(模型)的合理性、以及相关初始数据的准确性,则结果可能并不乐观。

  从银监会2010年2月印发的《商业银行市场风险资本计量内部模型法监管指引》,我们可以得知,当前房地产贷款压力测试,是由各商业银行自行选择适合的压力测试技术,得出压力测试结果,然后向监管机构报告。这就可能造成不同的商业银行,根据自己的信贷额度或风险偏好,有“目的性”地选择压力测试技术。而由此得出的测试结果,很可能造成较大的偏离度。

  就初始数据的准确性而言,截至2011年8月末,银行业房地产贷款余额为10.4万亿元,占各项贷款比重为19.8%。但其核算范围仅包括土地储备贷款、开发贷款和个人按揭贷款三项,并不包括以银行表外贷款形式存在的“房地产信托”、以工业土地(含厂房)形式抵押的贷款、以房地产抵押的其他贷款,如果加上此三者,则我国“涉房贷款”可能超过20万亿元,占银行业贷款总额逾40%。而房价一旦大跌,此三者均会产生或更大、或稍小的风险度。仅以“房地产信托”而言,今年二季度房地产信托总额即超过6000亿元;而工业土地(厂房)形式抵押的贷款,其中近年来部分“以投资为名、行圈地之实”的抵押贷款,其风险度可谓极高;此外,“98%的个人按揭贷款‘贷款房价比’低于80%”,亦可能是表面现象,因为相当一部分事实存在的“假按揭”无法计算其中,而“假按揭”之于资金遇困的房地产商而言,已成为众所周知的潜规则;再如,对一些商业氛围尚未成熟的商业地产,银行一般会以成熟商业的预期进行贷款抵押评估,而此类项目一旦不成功,则银行相对应的风险敞口会放大2—3倍。

  事实上,真实存在的“涉房贷款”,要高达20万亿元;真实存在的“贷款房价比”,如果算上“假按揭”、“信用卡预支部分首付”等情况,其结果可能要远高于80%;而银行相对应的风险敞口,如果再算上部分商业地产高评估所带来的杠杆风险,其结果亦将比现行数值更高。

  假如我国房价真的下跌40%,我们以美国2007—2009年这一轮房价大跌作为历史情景,进行我国房地产贷款压力测试模拟:美国此轮房价大跌从高峰到低谷,跌幅30%左右,同期美国房屋抵押贷款违约率(含止赎率)近15%,基本呈现房价下跌2个百分点、违约率上升1个百分点的走势。以此类推,如果我国房价下跌40%,违约率则上升至20%,那么以20万亿元“涉房贷款”核算,则可能会产生4万亿元的坏账。而如果这4万亿元“涉房贷款”坏账真正产生,那么我国整体经济必然大幅下行,此时高达近11万亿元的地方债务、12万亿左右以银信理财形式存在的银行表外业务贷款,其风险敞口必然会同比放大。如果地方债务以“涉房贷款”一半的坏账率计,即会产生逾1万亿元的坏账,而风险敞口稍小的银行表外业务贷款,仅以“涉房贷款”四分之一的坏账率计,亦会产生6000亿元左右的坏账。亦即是说,如果房价大跌40%,由此引发的宏观经济的大幅下行,仅以涉房贷款、地方债务、银行表外业务贷款三者核算,即会产生近6万亿元的坏账,这将占到我国银行业总资本的6%左右,而这于我国当下银行业12%的平均资本充足率,则意味着将下降至6%左右,将远低于当下尚处债务危机泥沼的欧美银行业8%—9%的资本充足率。

  当然,美国2007—2009年房价下跌30%引发近15%的违约率,与美国居民的低储蓄、高消费,以及次级债引发的房贷扩张有关。但是,我们不能据此认为我国房价下跌40%不可能引发20%左右的违约率。因为我国所谓的高储蓄率,于相当一部分按揭购房者而言其实早已透支,何况我国居民医疗、养老、教育等民生保障所能覆盖的比例亦远不能与美国居民相比,这可能是引发房价大跌、违约率高企的关健因素之一;再者,就契约精神而言,相较已实行200多年市场经济的美国而言,我国亦可能要逊色一些。

  当前,断言我国银行业能够承受房价下跌40%可能为时过早。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