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序
昨天,中国财政部表示,国务院已经批准相关试点计划,允许部分地方政府直接发行债券。显然,北京中央政府希望为地方政府增加融资渠道。根据财政部发布的公告称,上海市、浙江省、广东省和深圳市将参与发债试点。根据中国现行《预算法》,地方政府不得直接发债。一直以来,中国财政部都根据2009年推出的一项计划代表地方政府发债。财政部在债券到期后支付本金和利息,地方政府随后再向财政部偿还这笔资金。
地方债务造成的银行负担是近一年来的热点话题,前述方案可视为北京降低风险的一个解决方案。更早一天,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即宣称,地方政府债务及房地产贷款对中国金融系统造成的风险是可控的。银监会网站公告显示,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一次会议上承认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存在管理不规范不审慎、监管机制缺失等问题,埋下了一些风险隐患。但他同时强调,总体风险是可控的。最新的压力测试结果显示,中国银行体系房地产信贷资产占比相对较低。
随着地方政府对资金需求不断提高,融资成了头等大事。而到目前为止,地方政府融资仍依赖银行贷款以及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尽管按照监管制度,中国地方政府不能直接从银行借款,但能够利用融资平台(为特定项目而设的公司)来绕开限制。特别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北京中央政府推出大规模刺激计划之后,地方政府为执行该计划,融资规模急剧增长。根据中国国家审计署的数据,到2010年年底,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已经达到人民币10.7万亿元。此外,地方政府举债而来的资金,很大一部分流向当地房地产市场,遭到北京宏观调控压力后问题突显。
从市场反应看,地方政府发债得到多方欢迎。投赞成票的有评级机构穆迪。该机构在最近一份报告中写道,发债计划对信贷有正面影响,因为这会提高地方政府在债务管理方面的纪律性和透明度,更将拓宽地方政府融资渠道。而美银美林经济学家陆挺,就坚持认为并非所有地方政府举债都不可行。比如,根据之前新华社报道,第一批试水地方债市场的浙江省政府将发行价值80亿元的三年期和五年期债券。浙江可以利用这笔资金进行基础设施投资,加快建设社会保障房。而当地政府有着较雄厚经济实力,足以保证偿债。
在中国,能否让一些管理较好的地方政府直接发债争议很大。地方政府当然希望通过发债获得更多融资通道,而北京不得不考虑到这样做的巨大风险。如果地方债真能取代透明度较低的其他债务,厘清地方政府融资乱象,避免发生新一轮乱花钱行为,那就是解决了地方政府融资难的大好事。能否如意,恐不简单。
不管怎样,气息微弱的市场需要一点好消息稳定情绪,让投资者对整体经济“软着陆”产生更多信心。昨天,中国股市收于31个月低点。基准上证综合指数收盘跌46.14点,至2331.37点,跌幅1.9%,为2009年3月25日收于2291.55点以来的最低水平。我想不出什么消息可以阻止大盘下跌,但正面消息总好过负面消息(包括独裁者之结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