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刘煜辉:欧美经济不会陷入二次衰退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9月02日 00:45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中国社科院金融重点实验室主任

  刘煜辉(微博)

  过去几周全球金融市场剧烈波动,市场对欧洲银行融资能力的担忧,并对美国债务上限和标普调降其主权评级,以及经济复苏前景的看法趋于负面,最终引发避险情绪集中爆发。

  欧洲银行业目前确实面临很大麻烦。一是欧洲银行危机后的杠杆率普遍高于美国,没有像美国那样由联储大量购买和转移;二是公共债务与银行之间形成负反馈循环,西欧的银行体系累积了南欧国家4万亿美元的债权。每次评级下调引发金融市场动荡,银行资本金面临收缩,银行融资与政府债务相互竞争致使利率上升,又进一步打击脆弱的银行资本,需要更多资本金补充,银行的流动性压力持续升级。

  更深层面上,金融市场波动与经济负反馈循环也被打通。银行的流动性压力导致信贷收缩,信贷收缩又导致投资和消费放缓,投资和消费放缓又会反过来进一步打击市场信心,中长期经济增长前景更加黯淡。出于对欧元体系的担忧,对冲基金累积的欧元空头头寸上升。

  应该说,经济发展参差不齐的23国之所以能构成欧元体系,自然有这个机制存在的道理。弱国因此获得更便宜的资金,因为利率趋同一开始便是这些国家加入欧元区的初衷。它们的这一愿望在过去十年的时间里已经实现。比如意大利,利率趋同使得其中期债务利息负担减少了相当于GDP6%的数量。不过这一好处最后被滥用,形成了今天的债务链,西欧的银行将4万亿美元借给了“南欧五国”。

  对强国来说,欧元体系给予它们更便宜的汇率。比如德国大大缓解了上世纪60-80年代汇率升值之苦。莱茵国家一旦获得这个优势,它的精密工业体系的竞争力将变得无比强大。过去的十年中,德国积累了1.64万亿欧元的贸易盈余,而中国为1.35万亿美元。

  当然,这盘根错节的债务链最终会把大家圈在一起,“南欧五国”欠法国9000亿美元,欠德国7000亿美元,欠英国4000亿美元。清除掉其中任何一个成员,都意味着这些债权风雨飘摇,欧洲银行信用的整体收缩有可能将主体国家拖入深度衰退。

  但笔者认为,除非极端情况发生,欧元崩溃的可能性非常小,因为没有人会选择主动放弃,并且德国在解决危机的过程中会挽救欧元。德国最近对欧洲债券说不,只是国家间的博弈,是警告那些处于危机边缘的国家必须度过债务纪律阶段,除告别宽松预算约束之外别无他法。

  再回到美国。尽管全球金融市场动荡,美国经济也没有因过去几周的事件而进一步糟糕到哪里去。

  美国企业现金流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比如苹果公司(Apple)没有负债却拥有762亿美元现金和高流动性资产。假若危机后,用苹果公司替换掉思科成为道琼斯指数成份股,道指在今年7月份会创出历史新高。

  苹果公司靠新潮电脑和手机产品异军突起,更彰显美国企业并未失去内在活力,提示人们不应低估美国经济微观层面的自我调整能力,不应忽视美国的制度优势、创新精神、法治保障等因素所蕴含的巨大发展潜力。

  美国金融部门目前的现金和储备都处于历史峰值,从2008年7月的3165.5亿美元和435.8亿美元,到2009年底经济开始复苏时急速飙升到1.17万亿美元和1.14万亿美元,到今年6月更是进一步上升到2万亿美元和1.67万亿美元的历史高位。

  除了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提供保险的银行存款之外,机构所持现金的数额(不受政府保护)目前相当于FDIC所保护资金规模的三分之二,而此比例在1990年时仅为5%。这意味着有数万亿美元处于银行体系之外,所以美债收益率被压得这么低。

  综上所述,欧美经济再发生2008年流动性极端事件的可能性非常小。无论西方国家政府或个人未来皆面对减债压力,杠杆率要下降到长期均衡线下,才能令企业敢招聘新人手增加资本性支出,银行的信贷转向更为积极(事实上,美国M3已经结束了危机以来下降的趋势转为缓慢上升)。所以预期欧美经济会保持低增长,应该不会陷入二次探底或衰退之中。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