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平
沙漠里“冒”出高尔夫球场,且未办理任何审批手续,新华社在昨日发表的有关报道中,把陕西榆林生态公园出现果岭称为“咄咄怪事”。从这篇文章回溯,有心人不难发现,中央媒体最近对高尔夫球场问题频频开炮。《人民日报》6月20日文章指出,国务院自2004年叫停新高尔夫球场建设后全国又建了400多家,目前全国正规审批通过的高尔夫球场只有10家左右。央视8月连续报道北京、河北、大连等地高尔夫球场用水问题。
三大中央媒体集体发声,足见高尔夫球场不正常发展事态已十分严重。国土资源部上月通报显示,今年上半年,接到违法违规建设高尔夫球场线索34个,比去年同期上升31%,扩展势头从沿海地区向东、中、西部全面蔓延。
高尔夫球场占地数千亩,用水量高达300多万平方米,高成本、高消耗、高占地,国务院早在2004年就出台高尔夫用地禁令,但实施七年的结果是,一项报告把去年全球高尔夫球场增速的桂冠授予了中国。
不能说国土资源部执法不力,今年7月12日,国土资源部就通报了3起涉及高尔夫球场的违规案件。事实上,以高尔夫球场名义报批的用地项目已基本叫停。然而正如《人民日报》指出的那样,违规球场大多打着体育公园、绿化项目等旗号建设。《广州日报》更在一篇分析文章中一针见血指出地方政府暗地里支持高尔夫球场建设,使禁令成了鸡毛。2005年建成的重庆上邦高尔夫球场至今已无手续营业长达6年,还举办过众多赛事,直到最近被查处,才被外界发现这个充满光环的高尔夫球场已违规多年。该球场开发商居然表示希望借被查机会拿到 “身份证”,因为今年4月11日一份高尔夫球场综治工作文件称,“对违法违规行为已经完全纠正的高尔夫球场,为其重新办理相关手续”。国土资源部执法监察局局长李建勤也承认,政策措施缺位使一些地方存在侥幸心理,希望“先上车后买票”。
也许我们无法否认,尽管常被称为腐败的温床、贫富差距的象征,高尔夫球场禁而不止的客观原因还是市场需求,地方政府的政绩观和高尔夫重返奥运赛场等因素只起了次要作用,但高尔夫球场不可抑制的建设冲动,已严重威胁到了我国脆弱的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
相较于耕地占用问题,高尔夫球场带来的用水环境恶化更让人担忧。榆林、腾冲等严重缺水地区自不待言,央视《经济半小时》报道称大连某高尔夫球场竟然直接用城市饮用水库的水来浇灌草坪,并把混杂着农药、杀虫剂的污水排进水库,球场附近的村民一天只能得到两次供水。在目前唯一获批可以 “规范发展高尔夫旅游”的海南,海口某著名高尔夫球场规划达108个故宫大小,借助“开禁”东风成功获得政府备案,但海口市2003年人均水资源只有1190立方米,接近重度缺水标准,是少见的热带沿海缺水城市。海南另一主要旅游城市三亚去年遭逢干旱,市区也出现了断水,城市供水能力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这些城市有多少水资源可以支撑高尔夫球场的建设?
一项执行了七年却不怎么见效的禁令,到底还要不要坚决、彻底地执行下去,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但我们有其他选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