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陈宁远:CPI数据既不神秘也不具奇效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6月16日 01:45  新京报

  CPI本来就不是一个神秘的东西,也没有神奇的效果。它无论是谁、什么样的机构在发布,也都是一种滞后的经济指标。它的统计学作用仅仅可以参考而已。

  6月14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5月份的宏观经济数据,其中十分受到关注的CPI上涨了5.5%。

  每一次经济数据公布之前,总会有一些机构提前“准确预测”到这些数据。据报道,目前已经有国家工作人员因涉嫌泄露数据,遭到调查。工作人员为什么要泄露经济数据?许多人猜测,其中存在利益,有些机构可以用这些数据牟利,因此买通相关工作人员,提前拿到了数据。

  事实上,在一个健康的市场上,利用CPI这样的经济数据,在投资市场上获得利益几乎是不可能的。

  首先,因为CPI并非直接点对点地决定货币政策的出台。央行观察CPI数据,既要后顾,还得前瞻。得知CPI就能决定投资,就能套利,几乎没有可操作性——除非中国开了赌场,赌有什么样的CPI,就一定有什么样的货币政策。

  其次,即使依据CPI出台了某种货币政策,其效果和投资的关系也难以确定。一般而言,即使货币政策的制定者想知道政策的效果,也需要较长时间的观察。

  这次CPI数据公布的当日,央行就宣布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0.5%。这肯定对市场的资金流动有一定的影响,但这个影响有多大?却是难以量化的。想迅速套利,至少在资金流动影响最为敏感的A股市场和地产市场上,目前都没有太大的可能。

  地产就不说了,这两年几乎无视货币政策的变化。股市亦然,从2010年1月12日上调存款保证金率开始,到现在一共12次,公布当日的反应涨跌互现——7次上涨5次下跌。不像教科书的逻辑说货币政策一紧缩,股市即下降那样灵敏,因此即便提前知道消息,估计也难以确定投资,因为你无法判断消息公布数日内是涨还是跌。

  其实通过CPI而来的所有经济政策都不会马上有效。因为CPI作为对经济现实的统计一直充满争议。虽然各国都统计CPI,但几乎没有一个国家的CPI结构是完全相同的。这不仅因为每个国家的政府对自己国度的经济运行有着不同的理解,也因为CPI作为一种统计学数据,它本身就允许不同的口径和权重。可以这么说,CPI本来就不是一个神秘的东西,也没有神奇的效果。它无论是谁、什么样的机构在发布,也都是一种滞后的经济指标。它的统计学作用仅仅可以参考而已。

  CPI数据不应该由行政部门垄断,部门也不可能垄断。事实上,作为居民消费物价指数的CPI,并非只有国家统计局在统计,任何进行消费者实际生活情况研究的个人、机构,都可以进行统计和分析。从CPI统计过程的技术含量来说,它也不像造原子弹那样复杂。不去说其中充满各种争议,即使完全按照国家统计局目前编制的CPI口径,不仅很多学术机构,即使起早牟利的商业机构也有能力作出自己的统计——尤其后者统计学的水平说不准还最高明,因为要以此数据牟利和回避商业风险。如汇丰银行就有自己专门统计的CPI和PPI。

  当然,CPI的作用尽管不像想象中那么大,但作为重要的经济数据,仍然需要严格保密。

  □陈宁远(上海 财经评论人)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