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黄涛:通胀从不脱离货币物价独立运动过程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23日 10:25  中国经济时报

  ■经济学随笔■黄涛

  很多因素会引起物价水平的上涨,但连续的物价上涨(即通胀)归根结底是货币现象。外生的货币超发会引发通胀,但由于缺乏全面准确的通胀衡量指标,现实中货币与物价水平之间的关系并不如理论所揭示的那样明晰。换个角度看,货币超发会导致货币购买力下降,却是公认的事实,而货币购买力下降与通胀是一个硬币的两面。

  事实上,因财政困难而出现的中央银行变成政府提款机、大规模外生超发货币并最终引起严重通货膨胀的现象,并不鲜见。上世纪二十年代的德国魏玛共和国时期、解放前夕的中国内地国民党统治区、上世纪八十年代玻利维亚等国以及本世纪初的津巴布韦均出现过这种情况。天量货币外生超发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恶性通货膨胀(也称为超级通货膨胀)。糟糕的是,因财政危机诱发的货币外生超发与恶性通胀之间往往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

  政府(央行)发行货币的初衷是为赤字融资,但通货膨胀却会降低政府收入的实际价值,导致财政赤字的进一步扩大。为降低赤字,政府只好更大规模地发行货币,结果是更为严重的通货膨胀。在这种情况下,天量货币供应与物价水平同时飙升,并陷入恶性循环。反过来,结束恶性通胀的唯一办法,也必须是降低和减少货币的外生超发。上世纪八十年代,有“休克疗法之父”美誉的哈佛大学教授杰弗里·萨克斯曾通过切断货币超发的源头、停止货币超发而成功协助玻利维亚政府遏制住了超级通货膨胀。

  有趣的是,大规模持续的货币超发一旦停止,超级通货膨胀也随即戛然而止。上世纪二十年代德国的恶性通货膨胀是在一天之内——1923年12月20日结束的;玻利维亚的恶性通货膨胀持续了三年,也是在一天中就结束了。

  可以看出,大规模和持续的外生货币超发与严重的通货膨胀之间是划等号的。但小规模、非持续的货币超发对物价水平的影响可能并不明显。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受市场完备程度的影响,从货币超发到物价水平上涨之间往往存在着一定的时滞。货币当局可以利用这一时间差在通胀出现之前通过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收回超发的货币。其次,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等问题,货币超发可能会导致产出的增加,进而导致对货币需求的增加。第三,超发的货币往往会率先进入资产市场,引起资产价格的上涨,但目前的价格统计指标均只反映实体经济中的价格水平,并不包含资产价格。也就是说,即使货币超发了,从统计指标如居民消费价格等来看,价格水平也很可能没有上涨。尽管如此,只要承认货币超发会导致货币购买力的下降,那么货币超发就与通胀无实质差异。

  另一种情况是,即使没有货币的外生超发,通货膨胀仍有可能出现。看起来比较费解,但这种情况在现实中并非罕见。比较典型的如非加速通货膨胀失业率(NAIRU)理论所揭示的,当实际失业率低于自然失业率时,工资率和预期通货膨胀率就会加速上升,实际通货膨胀率也会上升。这里通货膨胀的发生,并没有货币外生超发这一先决条件。

  不过,虽然并无货币的外生超发,但通胀的发生仍然需要有相应的货币条件——货币的内生创造来支撑。

  这就涉及到了货币创造机制的问题。众所周知,中央银行直接控制和影响着基础货币和流通中现金的规模。但流通中现金的规模在总货币供应中的份额并不大。换言之,通过“存款—贷款”机制,商业银行体系对货币供应往往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因此,不独央行外生发行基础货币会影响货币供应总量,商业银行的内生货币创造机制也会影响货币供应规模,而且这种影响往往要大得多。

  以我国的情况为例:2008年底到2010年底的两年间,我国狭义货币(M1)和广义货币(M2)的规模分别增加了10万亿元和25.1万亿元,但同期流通中的现金(M0)仅增加了10409亿元;从增幅来看,这期间M1、M2分别增长了60.8%和52.8%,远高于M030.4%的增幅。

  因此,在现代货币信用体系中,即使没有中央银行的货币外生超发,“产生于为投资而融资和资本资产头寸融资的过程之中”的货币内生创造也可能导致经济社会中流动性过剩的出现,并为通货膨胀的产生创造条件。换言之,即使没有央行的货币增发,只要资本资产投资头寸、名义工资和其他收入等增加了,就会导致广义货币在信用体系内部内生地创造出来,并引起物价水平的上涨。

  “工资—物价”螺旋上升的情况,能够较好地说明这一点。由于工资上涨一方面会增加厂商的生产成本和融资需求,一方面会增加工人的收入并进而增加经济中的总需求(包括对资本资产的需求),因而两者均会引致货币的内生创造,以“为投资而融资和资本资产头寸融资”。货币的内生创造将引起物价水平的上升,而物价水平的上涨又会降低工人的真实工资水平,结果是工资水平的新一轮上升……最终,伴随着货币的内生创造,工资和物价出现螺旋上涨的局面。

  至于通货膨胀的其他各种诱因——要素价格上升、输入性因素、产出缺口等,要对物价水平产生持续影响,也同样离不开宽松货币条件的支持,尽管这种宽松的货币条件很可能并非由于央行外生超发货币所致。事实上,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看,虽然每一次通胀的直接诱因不尽相同,但无一例外在通胀之前均出现了货币供应(M1和M2)的快速增长。可见,通货膨胀从来都不是脱离货币的物价独立运动过程。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