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周天勇:美国在中美经济关系中长期处有利地位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19日 13:45  中国经济时报

  ■周天勇(微博 专栏)

  中美经济关系:

  美国长期内仍处有利地位

  美国学界和政界一些人士总是担心,在中美关系中美国会受到中国的威胁。无论从何种角度看,这种忧虑没有必要。从两国经济交往的位势来看,美国有如下的有利方面。

  首先,美国储备的发明技术专利要比中国多得多,技术转化为产业的风险投资、各类产业投资基金、银行信贷、国防采购等等体系要比中国成熟得多,科技和产业结合方面,占据优势地位。

  其次,在全世界闻名的商标,美国要比中国多得多。全球性的商标,实际是整合各种资源,获得高附加值利益的重要无形资产。中国由于改革开放只有30年时间,商标培育起步较晚,并且许多国内有名的商标,在竞争中或者消失,或者被外资收购后弃而不用,当然也有像“三鹿”一样自毁品牌的。从商标的全球知名度、美誉度来看,中国总体上无法与美国相比。

  再次,产品和服务标准的制定,美国要比中国成熟和完善得多。产品和服务在材料、规格、安全、生态等等方面诸多的标准,是进行生产、提供服务、进入市场、进行贸易的重要制度设置。这方面的主动权,总体上掌握在以美国为主的发达国家手中。并且,这几年,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和服务、关税等传统壁垒保护有所下降,而非关税的生态环境标准等非传统壁垒保护有上升的趋势。美国也不例外。

  最后,许多全球性商品交易所,资信评级机构集中在美国,大宗国家贸易的定价主导权,以及对其他各个国家,及其大的企业的资信评级权也掌握在这些评级机构手中。中国在这方面的话语权还很弱。而且大宗商品贸易中的定价主导权和资信评级主导权,往往左右着相关国家交换中的利益、投资成本和利润、债券的还款付息利率水平,影响相关国家的商品交易市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使主导国家贸易和投资者获得巨额的利益。有时还使被主导国家商品交易市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发生波动,造成巨大的损失。

  这种美国主导全球经济的格局,中短期内不可能发生大的改变。

  力争形成互利共盈的中美经济关系

  中国和美国,是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经济体,除了其他各自具有的竞争力外,也是两个经济规模竞争力最强的国家。两个国家站在各自国家利益方面,有所博弈,是不可避免的。但是,由于两国经济上互补特征很强,相互合作给双方带来的利益,大于相互冲突给各自带来的利益。如两国在经济等各方面以冲突为主,不能调和,只能是两败俱伤,总体上讲,冲突代价大于合作互利。在博弈中扩大和密切双边合作,是中美经济关系的基石。

  中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美国的1/10,而且地区间发展极不平衡,作为一个刚刚进入下中等发展水平的发展中国家,在其现代化的进程中,在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满足城乡居民居住需求、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建设社会保障体系、改善生态和环境等方面,还面临繁重任务。需要集中精力,投入大量的资金,把国内的事办好。没有多余的财力和精力去主导和左右世界经济格局。

  美方在有关的中美经济关系中,提出了中国需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规范产品和服务标准、提高法律法规透明性、平等内外企业待遇等问题,对此中国政府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行动。

  中国是一个世界上人口规模最大的发展中国家,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近40万亿人民币,投资市场规模27.8万亿人民币,全社会消费品零售市场规模近15.5万亿人民币。未来如果平均以7%的速度增长,2404年时,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300万亿人民币,考虑消费与投资结构的调整变化和美元升值,投资和消费的市场规模将分别为110万亿人民币和210万亿人民币,即约36万亿美元和70万亿美元之巨。中国消费和投资市场的增长,将在未来的30年中给全球制造、贸易和其他服务企业提供巨大的商业机会,并且带动全球经济持续良性增长,增进全世界的福祉。中国对进口没有很多的限制,我们的市场是向全球开放的。并且,中国市场是一个各方面竞争性的市场。其格局是:全球美国、欧盟、日韩、东盟、新兴国家等不同国家和地区间的各类不同企业平等竞争进入。中国希望美国更多地着眼于自己长期和未来的利益,参与竞争,积极开拓中国巨大的投资和消费市场,获得自己更大的利益。

  对中美经济关系的一些建议

  基于以上的看法,笔者就维护中美经济关系良性发展,提出一些自己的建议:

  第一,中美双方都应当认识到,中美经济之间有很强的互补性,互补则互利;而互闭则互损。因此,应当摒弃贸易保护主义的取向和政策,减少贸易摩擦,积极开放各自的市场,不设置并且消除传统及非传统的各种贸易壁垒,从而,形成全球两个最大经济体之间互利的经济分工协作格局。笔者非常赞同中国美国商会提出的中美经济关系发展目标,即到2039年能实现美国对中国年度出口额超过1万亿美元;美国公司在华年度销售额超过1万亿美元;中国公司在美国年度投资额超过1万亿美元。即使这样的目标,也可能只占那时中国国内投资和消费市场的1/40和1/70。事实上,这个目标应当更大一些,未来可能实现的合作将会远远超过我们预想的规模。

  第二,在中美贸易平衡、促进美国就业方面,美国应当从对华进口进行贸易保护主义限制的思路,转向积极向华开拓出口的思路,放宽高技术产品向中国的出口,从加大对华出口的角度调整自己国内的产业结构,从而增加美国国内就业。

  第三,美国政府和居民也需要调整和改变自己负债办福利和消费的财政格局和生活方式,缩小对外借债,从而削减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及债务,使国际收支趋于平衡,减轻美元弱势和持续贬值的压力。

  第四,放宽中国企业对美投资限制。改革32年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给予了非常宽松的政策,很少有限制性的审查障碍。中国出口增长,加上外资进入,如果国内消费不能全部消化生产的产品,只能出口,这是贸易和国际收支不平衡的一个原因。如果美国欢迎和放宽中国企业对美的直接投资,不仅可以给美国国内带来就业岗位、税收等等利好外,美方国际收支方面,一般性账户的贸易赤字,就可以用资本性账户中方的资金流入加以平衡。

  第五,在中美贸易、宏观调控、世界经济稳定和增长等方面,建立央行、商务、财政等各有关部门的双边对话和协调机制。就贸易中的单边投资限制、贸易摩擦、知识产权保护、生产和服务标准、法律法规透明、企业待遇平等、汇率、货币政策等等问题,展开积极的对话和协商,本国涉及到对方贸易、货币稳定性、物价等方面的政策,应当及时通知对方,并进行双边协商和协调。避免一方的产业、货币和财政等政策,给另一方造成危害和损失。并且,共同致力于维护和保持世界经济的稳定运行和健康发展。短期内,美国需要尽快结束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免给人民币和中国货币体系及物价稳定造成更严重的冲击。

  (作者系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