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丁宁宁:西方国家用补贴和休耕推高国际粮价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13日 02:40  中国经济时报

  什么原因导致农产品价格上涨

  □长期来看,我国农产品的价格应当是稳中有升。也就是说,只要政策不发生大的变化,就有可能保持农产品供需总量上的基本平衡。

  □西方国家的粮食补贴、鼓励休耕,是国际粮价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另一个重要因素是金融危机以后美国政府实行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而对石油产品的依赖,也是我国农产品价格上升的一个重要因素。

  ■国研专访■本报记者周子勋

  中国经济时报:当前,我国农产品价格上涨厉害,有人说这是我国加入WTO之后出现的现象,也有人说是供求关系引起的。对此,我们很想知道,上涨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丁宁宁:现在全球化了,我国也对外开放了,农产品价格肯定会受到国际价格的影响。受影响比较大的是玉米。美国等发达国家用玉米提炼乙醇作燃料,对国际粮食价格有明显的影响。我国的玉米过去是给人吃的,现在主要用作饲料,近年来的产量不足,受国际市场价格的影响比较明显。所以现在价格一涨就是玉米,一炒就是玉米,而水稻、小麦受的影响并不大,因为进出口的比重不大。

  研究农产品价格,有几个概念要弄清楚。首先是中国农产品供需的长期趋势,这是对价格影响最重要的因素。如果不出现大规模的供需差额,粮食大幅度涨价的可能性是不存在的。长期来看,我国农产品的价格应当是稳中有升。也就是说,只要政策不发生大的变化,就有可能保持农产品供需总量上的基本平衡。

  从需求角度看,国际经验表明:年人均消费粮食350公斤以下的时候,GDP增长对粮食需求增长的压力比较大。这正是我们所说的恩格尔系数比较高的发展阶段,人们一有钱就改善其饮食结构,粮食需求增加得比较快。上世纪90年代,我国年人均粮食消费达到350公斤,10多年了,一直稳定在这个水平上。原因在于我国居民饮食结构的变化,已经导致心血管、高血糖疾病发生率的迅速上升。人们出于健康的考虑,在饮食结构上不会迅速向欧美标准靠拢,这个趋势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不会发生大的改变。中国的人口增长又控制在替代水平上。随着生活水平的进一步上升,农产品需求的变化主要体现在结构上,总量上虽然也会有所上升,但不会出现需求暴长的局面。

  从供给角度看,我国政府的政策一直非常明确:基本自给,品种调剂。虽然我们靠地球上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0%以上的人口,但是我们国家太大了,在粮食问题上不可能依赖国际市场。国际市场上可贸易的粮食量并不多,每年也就两亿多吨,都给我们也不够。我国目前的粮食年需求量接近5亿吨,年产量也在5亿吨左右。虽然我国粮食的生产成本比美国高,但我们是小农细作农业,粮食单产世界第一。在保持18亿亩耕地面积的前提下,由于粮食种子的改善,化肥、农药的应用,以及抗灾能力的增强,我国粮食生产能力的进一步提高还有余地。此外,由于在市场条件下坚持了政府采购的国家粮食储备政策,我国的粮食储备水平一直高于世界公认的20%的安全线。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