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张茉楠:过量外储损害增长潜力造成负财富效应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4月20日 00:59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副研究员 张茉楠

  今年一季度我国外汇储备增加1974亿美元,外汇储备余额达到30447亿美元,已占全球外储的三分之一。笔者认为,外汇储备规模并非越大越好。近年来中国外汇储备规模的急剧扩大,已经对经济发展造成了许多潜在的负面影响,为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以及货币调控带来冲击。

  首先,损害经济增长的潜力。一定规模的外汇储备流入代表着相应规模的实物资源的流出,这种状况不利于一国自身经济的增长。如果中国的外汇储备超常增长持续下去,经济增长潜力必将受到影响。

  其次,外汇储备资产存在货币错配和负财富效应。从2000年到2009年,10年间中国人均外汇储备从130美元上升到1772美元,人均外汇储备占人均GDP比重从13.7%一路攀升到48.8%,外汇储备已经构成中国国民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作为不成熟的债权国,中国难以以其自身货币进行放贷,大量贸易顺差带来了货币的不匹配和储备资产贬值的风险。

  按照国际清算银行的估算,中国外汇资产的国外收益率(主要是购买美国国债或存放于外国银行)一般在3.5%左右。国内投资的收益率可按多种指标估算,除了央票收益率外,还参照中国资本回报率、工业资金利润率、工业资金利税率以及其它资本收益率等。如果以国家外汇管理局与央行公布的数据为基础,测算2005年至2010年中国外汇储备的福利损益,可以发现,除了央票收益率为正外,其它均为负值,这种福利损失就是外汇资产积累过度下的机会成本。如果外汇储备使用错配,每年将损失上万亿的机会收益,中国作为债权国,却产生了负财富效应。

  第三,增加货币管理难度,削弱宏观调控效果。在我国现行结售汇体制下,央行负有无限度对外汇资金回购的责任。因此,随着外汇储备的增长,外汇占款投放量不断加大。外汇占款的快速增长不仅从总量上制约了宏观调控的效力,还从结构上削弱了宏观调控的效果:外汇占款比例不断提高导致了央行冲销操作的空间变小,央行会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要求、发行央行债券或两者兼用,去“冲销”这些额外的结余以遏制货币增长,因此,冲销的成本相当高。

  从规模上看,根据我们的测算,综合考虑进口用汇(国际经验数据约为5到6个月进口用汇)、外债偿还用汇、外商企业未出境利润、国企境外投资用汇和应对资本异常变动预留安全用汇等几大因素,目前中国动态外汇储备基准规模维持在8000亿美元左右是合适的。而从结构上看,我国外汇资产大多集中在政府手中,民间外汇资金蓄水池有限。我国官方的外汇储备占全部对外资产的2/3(日本只有1/6),这样的结构不利于各类主体多方向多渠道地使用外汇资金,也不利于各类主体多方式多路径地将外汇资金输出,更加大了外汇储备的管理风险。

  因此,我们现在迫切需要对此做出调整,一方面,尽快建立发达的本土金融市场,扩张金融市场的深度和广度,分散过度集中的储备资源,多为“藏汇于民”创造条件,为庞大的外储减负。另一方面,新兴经济体正在形成相互投资的大趋势,中国与东盟、中国与其它金砖国家间的经济一体化进程正在加快,所创造的贸易转移与溢出效应、生产转移与投资转移效应、福利效应等将大大促进各国间的资源配置效率,这也将给中国的外储找到新的方向。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