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梅新育:技术装备进口高增长将改善贸易收支

  ⊙梅新育(微博 专栏)

  尽管贸易顺差过大已成近年来中国宏观经济管理的一大难题,贸易顺差缩减和暂时性逆差有助于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但作为本币尚未成为公认国际货币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仍不能忽视持续贸易逆差的风险。因为,国际收支、特别是经常项目收支逆差,一向是制约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桎梏,更是引爆全面经济危机的导火索,而由国际收支危机引爆的全面经济危机常常又进一步触发社会动荡。从上世纪80年代接踵陷入“失去的十年”的拉美国家和东欧,到1997年在金融危机中挣扎的东南亚和韩国,莫不如是。虽说中国已连续20年贸易顺差、外汇储备数以万亿美元计,但仍不能对国际收支平衡掉以轻心。只要以美元为核心的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不彻底更改,本币尚未跃居十足国际货币的发展中国家就时刻面临潜在国际收支危机风险。有鉴于此,一季度我国累计出现了10.2亿美元贸易逆差,与去年一季度139.1亿美元顺差对比鲜明,值得给予足够关注。

  一季度贸易逆差不是源于出口下降或增长减速,而是因为进口增长迅猛。因为一季度我国出口3996.4亿美元,增长26.5%;其中3月当月出口1522亿美元,增长35.8%,这样的出口增速,无论如何也不能得出出口危机的结论。而进口增长迅猛的主要原因,是国内经济增长较快拉动了进口需求、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对此,可以确认,今年一季度的贸易逆差还不至于造成全年贸易收支格局彻底逆转,全年贸易收支仍将维持顺差局面。之所以如此,源于中国出口的需求和进口供给两方面因素。

  在中国出口需求方面,无论是美国政府“关门”危机,还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新发展,抑或西亚北非动荡升级到内战和国际战争地步,都尚不足以颠覆其他主要经济大国实体经济部门复苏改善的基本趋势,日本大地震甚至为中国某些出口腾出了市场份额,增添了某些出口新需求。同时,中国出口商品结构提升步伐今年可望加速,这是因为中国从企业到政府都对提升产业结构和自主创新投入了空前的资源,从高铁、歼20、载人航天等一系列高精尖“中国制造”中可见一斑。而智利矿难救援、日本核泄漏危机等一系列事件,又在客观上为三一重工等中国技术装备厂商提供了令世人刮目相看的机会。

  在进口供给方面,主要大宗商品进口量增价涨是一季度进口额暴涨和贸易逆差的重要成因,利比亚战火更推动国际市场油价直达两年半新高,令人担忧中国初级产品进口支出增长失控。但假如主要初级产品价格真的达到了可以逆转中国贸易收支基本格局(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的地步,这个价格也注定不可能维持多久,因为在这种情况下要么是制成品价格(换言之即中国出口价格和出口额)随之全面上涨,从而使得年度贸易收支仍然呈现顺差;要么是国际经济因此而降温,对初级产品进口需求下降。

  进一步考察,由于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压力出乎预料,主要经济大国收紧货币政策的步伐可望提前、加快,这对于很大程度上源于投机炒作“虚火”的大宗商品价格,势将产生釜底抽薪之效。

  更重要的是,某些快速增长的进口项目尽管在短期内收支恶化,促进了贸易逆差,但在较长时间跨度内将通过进口替代和促进出口两种机制改善中国贸易收支。一季度中国机电产品进口增长25.6%,其中固然有汽车(进口增加31.8%至23.6万辆)之类消费品,但很大一部分是技术装备等投资品,而这正是我国扩大进口政策促进的主要对象。在中国强力发展新兴先进制造业、推进产业升级的浪潮中,预计这类技术装备进口还会继续显著增长。这类装备进口之后,常常替代了昔日的进口产品,要么提高了出口增加值,或形成新的出口能力,从而在较长时间跨度上是改善而非恶化中国的贸易收支。笔者走访过的一处大型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项目,其设备投资近170亿,80%以上进口;仅这一个项目的设备进口需求,就使该大型企业集团今年贸易收支转为逆差。但我国液晶面板此前基本上依靠进口,2008年进口额高达441亿美元,该项目投产之后,替代了进口液晶面板,出口电视机等产品也因档次提高而价格上涨,该大型企业集团未来贸易收支将显著改善,不仅会恢复顺差格局,且顺差额可望进一步提高。

  (作者系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