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张虎林:粮食安全说到底是土地安全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10日 23:53  21世纪经济报道

  叶建国 孙春芳 张成付

  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去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10928亿斤,这已是连续四年粮食产量稳定在10000亿斤以上。然而,一些代表委员对我国粮食的稳产增产情况表示了担忧。

  农村基础设施尤其是农田水利设施投入长期不足,已成为保障粮食安全的最大瓶颈和重大短板。

  原中央党校组织部长、中央党校三农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张虎林是历届中央“一号文件”的参与者和起草者,从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的第一个“一号文件”,到2004年1月中央下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都凝聚着他的心血。2001年,他提出农村税费必须重大改革的建议,2002年后得到中央高层的重视。

  “现在文件上虽然对三农问题很是重视,但具体如何执行,如何落实,我还是有些忧虑和担心的。”两会期间,张虎林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三农的现状并不乐观。

  三农差距超过合理范围

  三农问题,出发点和归结点都必须落到农民上头

  《21世纪》: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几年都是关于三农问题的,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何在?

  张虎林:三农问题,出发点和归结点都必须落到农民上头,这也是“以人为本”思想在三农问题上的具体体现。现在很多地方违背农民意愿,违法强占农民土地、强拆农民宅基地房子,这都违背了三农问题以农民为本的根本思路。

  从历史上讲,农民为中国的解放事业和工业化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和巨大的牺牲。在社会和经济发展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需要补偿这些“历史欠账”,所以中央适时地提出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决策。

  从三大产业的关系来看,农业始终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民以食为天”,十三亿口人的“吃饱”、“吃好”问题始终存在。中国的人口太多,盘子太大了,粮食问题只能靠自力更生来解决。

  从紧迫性来讲,现在三农问题非常严重,归结起来讲就是差距太大。2000年的时候,回良玉在报告上就讲到农业和其他产业之间差距巨大,我一般讲是“差距过于悬殊”。社会要稳定,差距就不能过大,我们现在的差距已经超过了合理的范围。

  《21世纪》:差距具体表现在哪儿?

  张虎林:现在老天一下雨就闹洪灾,一不下雨就闹旱灾,这些所谓的自然灾害的根源在于我们的基础设施太脆弱。现在的农业水利设施基本还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吃的是老本,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基本没有搞新的建设。

  去年上半年,云南出现几个月的大旱。三江流域前几年发生流域性的水灾,这都是过去没有过的。

  原因何在?除了自然灾害之外,这些年在水利建设上面基本上是投入少,破坏多。植被遭到破坏,造成水土流失、河道淤积,没人治理。

  《21世纪》:今年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三农投入比重要超过10%,你怎么看?

  张虎林:文件是一回事,具体执行又是另一回事。从1980年代初第一个一号文件算起,国家对农业的投入基本上是谈不上。那个时候采取了“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粮食产量连上几个台阶。这种状况造成一种错觉,以为农业问题不是投入问题,而是政策调整问题。所以随后几年,农业投入资金急剧下降。最少的时候只有1%多,高的时候也只有2%-3%。

  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现在,投入到农业的资金绝对数虽然在增长,但相对比重一直在3%-4%左右,远远落后于行政开支。

  让农民休养生息

  粮食问题说到底是土地问题,粮食安全说到底是土地安全

  《21世纪》:在农业税减免中你曾经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能否谈谈当时的过程?

  张虎林:在农业税取消之前,农民的负担很重,朱镕基估计,农民的总负担达到了一千两三百亿。其中税是几百个亿,主要是费多。

  2001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我就提出要“去费免税”,中央可以拿出1500亿去补这个缺,但当时拿不出这笔钱。

  那个时候中央财政已经是一万个亿了。实际上中央财政没有不紧张的时候,中外皆是如此。这就要求我们把有限的财政按照事情的轻重缓急来开支。

  2003年1月份,农村工作会议召开,胡锦涛在会上提出:“中央认为,解决好三农问题,是解决好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我当时就写了一个书面材料递交上去,其中第一条写的就是要把三农摆在最重要的位置,减免农民的负担,给农民休养生息的机会。

  《21世纪》:随着城市化的过程,一些农用地在慢慢遭到侵蚀,你如何看?

  张虎林:粮食问题说到底是土地问题,粮食安全说到底是土地安全。18亿亩耕地红线到底有没有突破?我们对实际的情况到底了解多少?这是个问题。地方政府大搞城市建设,乱占乱用土地,它对上面可能会瞒报漏报,造成全国统计的数据不准。所以我一直提首先要摸清楚家底,制定政策才会有针对性。

  叶建国 孙春芳 张成付

  现在的占补平衡政策有一定的欠缺性,占的可能是良田、熟地,补的是刚复垦出来的生地,数量上虽然达到平衡了,但质量上是有差距的。何况有些地方并不能做到占补平衡。

  《21世纪》: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你如何看?

  张虎林:1980年代初搞“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但是我们在执行的时候过分地强调了“分”,当时各地都掀起了分田到户、分产到户的风。现在回过头来看,当然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在某种程度上,也破坏了农民的组织性。

  农村目前太过于涣散,如何提高农业和农民、农村的组织化程度,值得反思。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