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专家称通胀暂时压不垮亚洲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10日 07:30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0年,东盟、中国、印度等亚洲主要经济体的平均增长率为8%左右,是世界经济复苏的主要火车头,然而在2011开局之年,这些亚洲新兴经济体却面临着日益严重的通胀风险。哪些因素造成了这种风险?亚洲如何应对?本报连线三位专家。

  问:连日来,印度有数万人走上街头抗议不断上涨的食品价格,越南等新兴经济体国家的通胀率进一步蹿升,反映出亚洲的通胀压力加剧上升,哪些因素加大了亚洲新兴经济体的通胀压力?

  殷剑峰:新兴经济体面临的通货膨胀压力主要在于三个因素:第一,国际金融市场流动性泛滥对这些国家的冲击。第二,包括石油、粮食在内的大宗商品价格的暴涨。第三,新兴经济体本身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没有及时收紧宏观经济政策。危机爆发后,新兴经济体跟随发达国家一起实施了宽松的货币政策,但在相对较好的经济条件下,新兴经济体的宽松政策就刺激了总需求,形成了通货膨胀压力。

  何茂春:亚洲国家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是刺激经济快速发展而引起扩张性投资失控和过量货币投放。印度和越南等国,急于走出金融危机,又要与快速复苏的中国进行实力竞赛,抢速度、争引资,摊子越铺越大,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过热的投资政策造成不可避免的通货膨胀,一年多以前已露端倪。近因各有不同:印度的农产品产量低于预期、急速增长的军备投资。越南盾贬值则与生产效率不高、原材料价格上涨和货币“美元化”等有关。印、越两国国内限制中国企业投资,舍近求远、舍廉求贵的合作选择更是他们自作自受的原因。

  问:发达国家如欧盟通胀也有抬头之势,但其通胀形势又与亚洲新兴经济体国家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

  刘曙光:与亚洲新兴经济体的通胀不同,欧盟的通胀主要是由扩张的货币政策和国际能源价格上涨所引起的。而新兴经济体的通货膨胀主要是因为其经济复苏较快,吸引了大量热钱涌入,推高了资产价格,由此引发了严重的输入性通货膨胀。目前欧盟国家通货膨胀水平尚在可接受范围,不会出现大的问题。

  何茂春:西方主要经济体通货膨胀已经有不同方式的表现。美国经济复苏效果有限、两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对整个西方经济的趋热有推波助澜的效应。但比起新兴经济体,西方通货膨胀还处在比较可控的状态。新兴经济体劳动力价格上涨、粮食和原材料上涨、土地价格上涨、油价上涨的态势将会长期化,他们的经济自主能力远远不如发达经济体,所以风险更大。

  问:2010年以来,亚洲新兴经济体率先走出金融危机阴影,但现在巨大的通胀压力面前,人们不禁要问,亚洲新兴经济体真的摆脱金融危机了吗?这对世界经济前景有何影响?

  殷剑峰:2010年以来,亚洲经济体迅速摆脱危机的影响是因为,相对于受到危机直接打击的发达经济体而言,这些经济体的经济基础较好和国际市场资金的持续流入。但是,如果未来发达经济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复苏迹象,资金流动的逆转将可能对那些资本项目开放的新兴经济体形成打击。

  刘曙光:在金融危机之后的复苏阶段,亚洲新兴经济体的确领先于欧美发达国家,实现了经济增长的较快回升。但由于全球各主要国家继续保持量化宽松政策环境,大量资金流入资本市场(尤其是新兴经济体的资本市场),不断推高股市和大宗商品期货价格。各类投机与炒作引起资产价格出现泡沫化倾向。为抑制通胀,诸多新兴市场国家纷纷采取紧缩的经济政策,对经济的恢复与增长不利,可能引发经济的“二次探底”,不利于亚洲甚至世界经济的复苏。

  何茂春:亚洲国家率先走出金融危机是一个基本的事实。2010年,东盟、中国、印度等亚洲主要经济体的平均增长率为8%左右,是世界经济复苏的主要火车头。这种增长的势头没有减弱的明显迹象。受自然灾害、预算赤字、美元走软、油价飙涨等因素影响,亚洲各国央行将上调利率来应对通胀。这样会略微减慢经济增速,但近期不会出现衰退。亚洲仍然是世界经济的大热点。只是,快速增长的背后潜在新的危机,下一个金融危机有可能从亚洲某个经济体率先爆发。

  问:有分析认为,亚洲通胀将长期化。中国作为亚洲新兴经济体的主要代表,面临哪些挑战,应如何来应对通胀?

  殷剑峰: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对大宗商品的需求会持续增长。同时,国际金融市场中也存在着大量的用于炒作大宗商品的流动性。这两个因素决定了未来通货膨胀将成为一个影响经济平稳增长的主要因素。就中国而言,过去10年“高增长、低通胀”的格局将很可能难以维持。对于未来中国的通货膨胀压力,一方面应该采取稳健的货币政策,收缩过度的流动性;另一方面,也需要认识到,适度的通货膨胀反映了居民收入的增长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对于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有好处的——只要通货膨胀慢于居民收入的增长幅度。此外,对于低收入家庭,应该用财政补贴的方式来弥补通货膨胀对其的影响。

  刘曙光:与其他亚洲新兴经济体一样,中国也面临着抑制通胀与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两难选择。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国在抑制通货膨胀时,不能通过单一手段简单应对,而是应该通过货币紧缩、人民币升值、农产品生产补贴甚至是行政手段(房价调控)等多种方式系统地应对。与此同时,在抑制通胀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政策的力度,存款准备金率、利息率上调的速度不能太快,人民币汇率也不能升得太猛,要相机抉择,在抑制通胀与促进增长之间把握好平衡。

  何茂春:世界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期,全球性通货膨胀在所难免。中国现在的主要问题不一定是遏制通货膨胀,而是如何适应全球通货膨胀前提下继续实现国内快速增长和国际竞争力的不断提高。通货膨胀不是绝对坏事,它是经济增长过程中通常会出现的金融现象。另外,中国独立遏制通货膨胀的代价,必然是人民币升值。因此,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内的经济政策,必须要有全球的视野和全球化战略,懂得全球化游戏规则。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