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 评论 > 2011年1月经济数据 > 正文
【财经网专稿】记者 鲍喆 2月15日,统计局CPI、PPI数据出炉,CPI同比上涨4.9%、PPI同比上涨6.6%,均高于上年度12月份的同比增速。交通银行(601328.SH/3328.HK)金融研究中心发给记者的研究报告分析称,1月份CPI上行的原因主要是春节与干旱寒冷天气共同推动食品价格的上行,而非食品价格也在其影响下出现连续上涨的态势。PPI的同比增速上升则是由于近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震荡上行与国内采购价格的高位运行。
在关于新版CPI和旧版CPI是否会有较大落差的问题上,研报中表示,CPI权重的调整对未来CPI影响有限。
报告进一步解释说,这主要是由于一方面食品类本身权重下降极为有限,仅下降2.21个百分点左右,且未来一段时间仍可能维持一定的增速;而另一方面,非食品价格目前涨幅正呈不断扩大的态势,其权重上调反而会推升CPI同比。2010年9月到2011年1月,非食品类价格同比涨幅从1.4%扩大到2.6%,且此次权重上调的居住类本身就是非食品类中涨幅较高的部分,如2011年1月居住类同比上涨6.8%。
报告中表示,影响未来通胀预期的因素在于北方冬麦的旱情能否得到缓解。
报告称,从往年看,冬麦占据全年小麦产量绝大部分,而作为生产冬麦“主力地区”的河南、山东、河北均为目前受灾较为严重的省区,因此如果旱情得不到有效控制,我国2011年冬麦,乃至全年的粮食收成都会受到较大的影响。
根据农业部最新数据,截至2月9日,冬麦主要产区受旱面积11595万亩,严重受旱面积2536万亩,受旱面积已达冬麦面积的42.4%。虽然还未达到2008-2009年1.41亿亩的受灾规模,但是今年旱灾仍在持续扩大,最终的受灾、成灾规模仍未确定。
而且,如果“冬春连旱”,夏粮收成可能会受到较大冲击。目前冬麦仍处于生长前期,对水量需求较低,一旦进入2-4月份,冬麦开始进入返青、拔节、抽穗阶段,雨水的需求占全部生长周期的42%左右。此时若再无足够的雨水灌溉,那就可能形成实质性的夏粮减收。
报告中提醒,潜在的夏粮减收已经形成粮价上涨预期,并可能进一步推高通胀预期。虽然目前是否减产、减产规模如何尚无定论,一旦国内脆弱的粮食自给平衡被打破,那么将会面临高昂的外部进口成本。2010年,全球小麦价格因俄罗斯、南美等地旱灾上涨45%,而国内仅上涨5.1%。虽然国内粮食收购价格逐年上涨,但是国内外巨大套利空间已经引发了市场的上涨预期。IMF报告认为,中国夏粮减产很可能会增加对国际市场的需求,导致国际粮价进一步上涨。
而粮价作为百价之基,会对中下游肉禽蛋养殖、畜牧、餐饮等行业产生一系列连锁影响,甚至可能进一步通过生活成本的提升推高工资、资源品价格上涨压力,最终形成整个物价的全面上行压力。即便是简单的保守计算,粮价上涨10%,并推动猪肉价格上涨10%,那么CPI大致也会提高0.61%。
从2011年1月起,我国CPI的计算开始以2010年为对比基期的价格指数序列。
新的CPI统计方案中,居住类比重提高4.22个百分点、食品降低2.21个百分点、烟酒降低0.51个百分点、衣着降低0.49个百分点、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降低0.36个百分点、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0.36个百分点、交通和通信降低0.05个百分点、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降低0.25个百分点。
(证券市场周刊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