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吴木銮:简单应对将现负面效应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12日 15:05  《董事会》

  简单应对将现负面效应

  在通胀的原因没有界定清楚之前,政府的对策却是回到计划经济年代,市场主体的力量早已不受计划手段所约束,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仍然用老办法只能是“刻舟求剑”

  文/吴木銮

  这两年,各种文件都提到要管理通胀预期。通胀常常是来去无踪,因此,“预期”一词的使用是相当恰当的。比如2009年底,人们就很难预料到通胀会在2010年卷土重来。而2010年年初政府经济管理部门还认为2010年的通胀目标是3%,从现在来看,这个目标已经没有实现。遗憾的是,现在的政策却是用一种简单的思路来应对复杂的局势,负面效应将是巨大的。

  对于这一轮通胀的起因,一种说法强调国际因素。比如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影响了新兴国家。大量新增的美钞流向世界各地。与此伴生的问题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保持高位,例如黄金价格一路攀升。在大宗价格涨价的刺激下其他各种主要商品也开始涨价。另一种说法则强调国内因素。比如中国内部本身有大量闲散资金没有出路,特别是在房地产市场投资获利者的资金近年来剧增。这些游资可能推高各种商品的价格,比如红茶和黄龙玉。此外,传统的经济学解释还会回到货币供应上来。虽然央行并不承认有过度发钞问题,不过,国内生产总值和广义货币供应量之间的差距还是值得注意的信号。2000年,我国GDP是8.9万亿元,广义货币供应量为13.5万亿元。后者比前者多了4.6万亿元;2009年我国的GDP为33.5万亿元,广义货币供应量是60.6万亿元,后者比前者多出了27.1万亿元。虽然有些官方学者提出上述比较没有意义,不过,这种反常的现象还是值得关注。

  很有意思的是,2010年12月14日,香港有媒体引述北京大学副校长在香港的发言,认为过去两年中国投放了“超量”信贷。大量信贷引发的问题现在已经传导到实体经济。因此中国进入较长期的通胀周期。前央行高官吴晓灵也说,在2003年之后,央行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对冲市场上过余的货币。在中国利率高而全球利率低的情况下,利差吸引了大量的热钱流入。央行做这些对冲的办法其实很有限,多印钞票肯定也是一种办法。

  在通胀的原因没有界定清楚之前,政府的对策却是回到计划年代。比如国务院《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国发〔2010〕40号) 所采用的大量的是计划套路。文件要求地方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具体的措施是要求城市政府扩大速生蔬菜生产规模,增加越冬蔬菜供应。此外文件要求煤电油气运之间要建立协调机制,确保冬春季能源供应。煤炭主产区政府要组织好煤炭生产,尤其是安排好元旦、春节“两节”期间的生产,不得干预煤炭外运。煤电双方要做好明年电煤供需合同,其中煤炭行业需要加强自律,保持价格稳定。石油企业要增加柴油产量,满足市场的需求,而电业行业不能随意拉闸限电。

  实际的情况是,有几个地方政府直接经营城市蔬菜生产?逐利的菜农们也许认为产量越少越好,菜价贵、人工成本低,利润更加丰厚。同样的道理,石油企业在油荒的时候往往考虑如何限量生产。油价大幅上升后,单位利润就成倍地上升。这一套商业规则已经在中国运行近20年了。市场主体的力量早已不受计划手段所约束,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仍然用老办法只能是“刻舟求剑”。

  此外,央行在一月之内三次上调存款储备金率,这事实上也是一种行政手段。之所以央行不敢进行加息,原因就是吴晓灵所称的“担心热钱流入”。不过,推迟或拒绝使用市场手段,比如利率调整,将会给未来的经济发展积累风险。一方面资产价格仍然会持续上升,房地产价格在各种各样古怪的政策的打击下仍然不断攀升,而国有企业在低息的支持下持续扩张。事实上,国企和房地产市场可能是未来中国经济危机两个导火索,可惜现在人们政府现在还没有决心来处理。

  如果政府有决心管理“通胀预期”,需要认真研究“通胀”的源头。对于“预期”,需要用市场的手段来解决。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