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CPI很有可能在3%附近,而明年的CPI极有可能显著超过3%,央行防通胀的压力仍然很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研究员
刘云中
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的投资行为扩张了货币需求。为什么美国在为其货币收缩非常苦恼的时候,我们的货币扩张会如此顺利?其中因素很多,有中国经济多年来一直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因素,有金融体系尤其是银行体系风险控制的因素,但政府的行为尤其是投资行为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当前控制地方政府(包括其所拥有的各种投资平台公司)的投资非常关键,如果不能有效地抑制其投资冲动,则会造成很多的不良后果。政府的投资行为对于扩张货币之所以关键,原因在于,银行体系出于风险控制的原因通常是顺周期的,也就是说在经济高涨的时候倾向于多贷款,而在经济停滞时倾向于少贷款,这就是所看到的美国银行体系的情形,其实也是银行体系保持其稳健型的正常行为,但是在中国,由于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的投资和隐性担保,提高了银行的风险偏好,使货币能够比较快地流入企业和居民手中,在提高企业利润和居民收入的同时,也提高了对货币的需求,从而实现了货币扩张。
通货将因货币扩张持续承压。衡量货币价格的指标很多,无论是比较综合性的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GDP Deflator)还是通常所观察的CPI和PPI等指标都表明了通胀的持续压力。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9月份CPI和70个大中城市房地产价格指数来观察,9月份CPI同比增长3.6%,创23个月以来新高其中,食品价格上涨8%,涨幅较上月扩大0.5个百分点,连续四个月上升,占比第二大的当月居住类价格同比上涨4.3%。占比第一大的食品价格继续上升是9月份CPI攀高的主要原因,人们通常认为食品和能源受供给的影响比较大,也排除在核心通胀之外,但实际上食品和能源价格持续性的上涨则是货币因素(包括货币供应量和实际利率)作用的后果。
虽然央行在连续八个月负利率的情况下,上调了存贷款利率,其防通胀的目的明显——期限越长上调幅度越大,以增加长期定期存款的吸引力。国内居民对利率变动的反应非常灵敏,加息首日,银行即遭遇转存(短期转长期)高峰。但由于国内信贷持续扩张动力仍然较强,跨境资本流动蕴含潜在风险,流动性过多等宏观风险也在上升,加之美国二次量化宽松引发的全球货币竞相贬值,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居高不下,今年全年的CPI很有可能在3%附近,而明年全年的CPI,则极有可能显著超过3%,央行防通胀的压力仍然很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