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以人才推动中国下一个30年的发展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14日 12:14  中国日报网

  中国日报网消息:英文《中国日报》9月14日评论文章: 今年6月,中国发布了第一个全国性的人才培养规划——《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为《人才规划》),为我国未来十年高技能人才培养树立了明确的战略目标。

  《人才规划》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它的贯彻实施对于中国当前、未来30年、甚至更远的将来的发展都至关重要。

  《人才规划》的目标是将作为世界制造中心的中国转变为世界创新领袖。计划到2020年,分步实现人才总量从现在的1.14亿人增加到1.8亿人,增长58%,届时人力资本投资占GDP的比例将达到15%。

  《人才规划》的颁布之际,正是中国政府面临经济转型、遭遇升级挑战、反思发展模式之时。

  处在发展的十字路口,中国领导人必须审视过去30年旧的国家发展战略,重新制定战略,以应对以下5种趋势。

  1.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的转型

  过去30年中,中国依靠人口红利优势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然而,在平均预期寿命增加以及独生子女政策的双重作用下,中国社会的老龄化正不断加速。

  去年,中国老龄化人口创历史新高,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从2008年的725万飙升至1.6714亿,占总人口的12.5%。

  除了老龄化社会的快速形成,中国依靠廉价劳动力推动经济发展的模式也遭遇了空前的挑战。今年以来,全国发生多起工人对工资过低表示不满而引起的罢工事件。

  此外,中国还面临着另一个挑战,那就是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严重不足。据估计,中国每年高校毕业生数量为600万,其中大多数都遭遇了求职困境。

  对政府而言,如何吸纳并且更好地利用高校毕业生是个巨大的挑战。为此,社会和政府机构应将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中国经济转型和加速城市化过程的主要方法。

  2. “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型

  中国政府制定目标,努力在2020年前将中国初步打造成为创新型国家。然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必须重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尽管目前中国是最大的世界工厂和世界最大的出口国,但中国享有世界知名度的品牌却寥寥无几。

  为了使中国科技再上再上一个新台阶,提升中国在产业价值链上的位置,打造在质量、创新和服务方面享有国际盛誉的知名品牌,中国更需要重视创新型人才。

  3. 吸引金融资本转向吸引人力资本的转型

  另一个审视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方法是关注过去中国对外国资本的吸引。多年来,中国一直是世界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2009年,中国的外汇储备达到2万亿美元。今年6月底,中国的外汇储备更是再创24543亿美元的新高,成为全球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

  中国保持贸易顺差已有多年,但就人才的引进来讲,中国却遭遇了巨大的赤字。自1978年以来,中国累计向外国输送留学生、学者共计162万人,然而截止至今,他们当中只有49.7万人回国。

  尽管目前留学生和学者的回国率为30%左右,但留美理工科博士毕业生等高质量人才的回国率仅为8%。

  这一事实令中国开始认识到,仅仅拥有强大的财力是远远不够的。实际上,在当今经济社会中,人才才是最重要的资源。因此,吸引原本从中国流出的人力资本回国以及吸引世界各地人才到中国来的政策措施,对中国的经济、政治和社会转型影响深远。

  4. 硬件向软件的转型

  在过去30年,从三峡大坝到高速铁路,从奥体赛场到世博场馆,中国建设了大量地标式的基础设施。然而,中国在软件投资方面却略显不足,因此政府需要在这些方面加大投资力度。

  中国尤其需要将投资方向转向教育、研发、公共卫生发展、节能与环保、体制建设、社会福利以及其它相关的、能够平衡中国发展的软件领域。

  中国需要转变观念,从热衷于硬件建设转向软件建设,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围绕人才、高技能劳动力以及专家和知识群体制定战略措施。

  5. 投资驱动型经济转向人才驱动型经济的转型

  目前,中国经济的增长很大程度上仍然依靠外国投资的增加。实际上,投资占到了中国经济的45%,这一持续的水平在中国和其它各主要经济体当中都是前所未有的。

  为了保持中长期的经济增长和社会的平衡发展,中国必须平衡经济发展,更加重视减少居民储蓄、推动国内需求。为平衡经济发展,中国应当减少对固定投资和出口的依赖,鼓励国内消费的增加。这需要加强服务业等非贸易性高薪产业的发展,减少对以制造业为代表的贸易性产业的依赖。

  为了完成这一转型过程,中国必须在服务领域创造报酬更为优厚的岗位,包括专业人员、企业家、教师、工程师、医生、律师、会计师、咨询师、艺术家、IT专家、技师以及社会工作者等。此外,中国还需提高整体的消费水平。

  消费水平的提高反过来要求有收入丰厚、训练有素的人才,而不仅仅是大批的进城务工人员。中国的劳动力构成需从劳动密集型转向知识密集型。如此一来,中国现有的发展模式将会转变为以知识为主导的发展模式,这必定会给中国的下一个30年以及未来更长远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作者为布鲁斯金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访问学者、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王辉耀,参与起草《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编译 赵欣莹 刘江波 编辑 潘忠明)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