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报评论员 商寅泉
时至8月下旬,最令人纠结的是房价问题。从官方角度,国土资源部近期连续出手查处闲置土地案例;从民间角度,连出租车司机都放下活计不干,空驶着每晚到各个小区从黑窗数统计空置率。科学的不科学的、内行的外行的、有事的没事的,都开始对楼市下手。8月20日,有人发表文章断言:全国房价将普降。
与此同时,另一则消息又传出,北京某楼盘销售价格,每平方米超过10万元。用这个价格算,也就是说买一套100平方米的房子,就要1000万元。这个价格不是一般人能买得起的,但在“全国房价将普降”的预言中,这个每平方米10万元的售价又是确确实实的。
楼市怎么走,房价涨或跌,目前的形势比一年前要难判断得多。但是,如果我们对中国经济未来走势有一个宏观把握,对经济发展走在我们前面的国家(或地区,如香港)房地产市场略有了解,就应该心里有一个大概的谱,不致被短暂的涨或跌的现象迷惑。这里可以套用一句毛泽东时代流行的哲学用语,也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
那么,“现象”是什么?现象就是当前具体而又猛烈的政策火力。从今年1月27日温家宝总理在新华网承诺“一定要让房价保持在合理价位”开始,除了二三月份两个月还在疯狂上涨之外,4月份起政策就开始显现威力。目前最有效的是金融手段,二套房三套房的首付比例提高限制了相当部分的投资者,连带也限制了刚需。国土部的出手查处闲置土地,对地方政府和开发商是双重打击,可谓一石二鸟。在高压形势下,房价松动甚至短时间走低,都属预料之中。
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个“本质”,就是在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向好的宏观背景下,楼市,或者说房价,是一定要逐波上涨的。这个判断从京城出现每平方米10万元的楼盘即可得到证明。以北京为例,三环以里的房价永远将处于塔尖,而且这个塔尖会越来越陡,10万元一平方米只是起点。因为贫富差距拉大已成难以逆转之势,奢侈需求成必然。四环甚至五环以里,房价即使松动,也只是阶段性下跌,呈先小跌然后大涨的态势,波浪上升。这是中国经济增长和国民收入增加决定的,是在土地资源和刚需之间比较后而得出的结论。
如此评论楼市,仅是从单纯的经济学角度表达,并不涉及其他。从当前看,在楼市疯狂了多年之后,从土地供给政策和金融手段上予以调控,是对地方政府以及房地产开发商的一个教育,也是政府在履行责任。经过这一轮整肃,我们期待中国的住房制度(请注意,重要的是建立科学的符合国情和经济发展需要的制度),能够在支撑GDP增长、为高收入群体提供与之身份相符的居所、最大限度地满足普通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住房需求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