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资金面紧张从何而来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11日 01:41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东海证券固定收益部 陈继先

  近期,银行间市场资金面持续紧张。直到上周五才略有缓解的资金旱情本周卷土重来,到周四为止,隔夜和7天回购加权平均利率已重新涨至1.94%和2.50%。在我们看来,资金面供给还是宽松的,而且宽松的局面将至少持续到2011年,近期资金紧张局面主要是因短期需求冲击所致,并不具有持续性。不过,资金面宽松并不意味着货币市场利率将重归低位运行,其整体上行趋势十分明显。

  整体资金面宽松有余

  M2是市场总的资金来源,统计显示,2009年扩张性货币政策使得M2无论是增速还是绝对值都超过了正常需要。这一点在M2/GDP上就可以看出端倪,在1990年到2008年的18年间,M2/GDP稳步攀升,从0.82逐渐提高到1.5,但2009年迅速飙升至1.8,升幅高达23%。考虑到GDP数据为每年新增数据,而M2却是存量数据,观察△M/GDP数据可能更能说明问题。对于△M2/GDP,我们也发现其从2008年0.22飙升至2009年的0.39,超出了0.22的平均值,而到了今年1季度,这一比值更高达0.51。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目前货币供应增速都超过了实体经济的需要。

  货币高速增长意味着全面通胀风险大增,人民币也会从升值压力逆转为贬值。因此,我们相信未来几年央行货币政策会逐步收紧,但在操作上肯定会循序渐进,有序减缓资金供给步伐,而资金面宽松的状况有望维持到2011年。

  短期因素酿成资金旱情

  那么,又是什么因素造就了近期市场资金极度紧张的局面呢?我们认为,导致市场资金紧张的罪魁祸首应该是非正常因素。

  首先,中行可转债发行放大了市场“缺资金”效应。实际上,中行可转债冻结资金仅3700亿元,且绝大部分是网下认购资金。然而,中行转债引发市场资金紧张的关键在于收款行只有一家,反观中国建筑等大盘股IPO申购,收款银行则多达16家,基本囊括了主要的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因而不会导致资金大规模的跨行流动。在历史上,IPO对货币市场的冲击也主要是因为收款银行数量有限,在增加收款银行后冲击效应基本消失。照此判断,如果可转换债券目前申购资金缴款方式不改变,中国石化工商银行转债发行也会产生同样的效果。相反,农行A股IPO尽管募集资金量更大,但对货币市场利率的冲击反而可能低于中行转债。

  其次,四大行新增存款减少。统计显示,一季度四大行月度新增存款在7500亿元左右,到了4月份却锐减到了只有524亿元,其中企业存款增量从3月份的4431亿元减少到1400亿元,储蓄存款则变为负增长1236亿元。存款减少的原因是理财分流。4-5月份新发基金有17只,募集规模共343亿份,加上券商理财产品,合计在500亿元左右。而截至2010年5月底,券商+基金的理财产品存量规模已达到25500亿元左右。此外,银行理财产品的规模也非常大,但具体的规模由于缺乏公开数据而无从知晓,但其每月发行数量逼近千只。存款告急使得银行纷纷在月底突击拉存款,也放大了需求。我们认为,存款减缓的情况很可能延续至5月份。

  再者就是央行体系的财政存款变化,4月份增加3000多亿,相当于上调一次存款准备金率的效果。从历史来看,财政存款变化规律为上半年积累,4-6月份为高峰,下半年减少,至年末集中支付,具有季节性规律。

  上述三个短期因素是造成此前两周资金紧张的重要原因。突如其来的冲击使得许多机构略显被动,于是市场机构纷纷加大了预防性资金储备力度,以防止6月末满足报表要求的资金需求,这又最终导致了本周资金面松而复紧。值得注意的是,本周资金紧张的显著特点是21天和1月回购利率上涨较快,而上周两者甚至低于7天回购利率,机构融资的目的就是跨月以“优化报表”,如商业银行等要求资本充足率、流动性等更美观,需将大量风险类资产移到表外,证券公司也有净资本核算标准等类似需求,资金需求便集中产生。

  实际上,这些短期需求不足为虑,但若叠加到一起则不得不防。另外我们需要强调的是,资金面宽松不等于回购利率处于低位。中长期来看,整个货币市场利率中枢必然回归均值的上行,放大操作的机构可能需要加快“去杠杆化”步伐。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