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增速逐渐回落 贷款投放趋于均衡——从四月份金融数据看货币信贷走势
新华网北京5月11日电(记者王宇、姚均芳)截至4月末,我国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21.48%,实现连续5个月的回落。分析人士认为,货币增速逐渐回落、贷款投放更加均衡,将成为未来一段时期市场货币信贷主要走势。
货币投放向常态回归
央行此间发布的4月份金融数据显示,4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7740亿元,同比多增1822亿元。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21.48%,增幅分别比上月末和去年同期低1.01和4.47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同比增长31.25%,增幅较年初也有大幅回落。
“作为市场流动性的主要考量指标,M2连续5个月回落,显示出货币政策效果趋稳、货币信贷逐步向常态方向回归的趋势。”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汤敏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
数据显示,M2增速正从年初的25.98%逐月回落,M1增速也从年初38.96%的高位逐渐下行。
“观察近期的数据可以发现,货币高投放正呈逐步放缓态势,这与上年基数有一定关系,也与今年以来货币当局3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连续开展公开市场操作回笼流动性的货币调控有关。”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院长丁志杰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
丁志杰同时指出,当前货币总量仍在较高水平运行,与监管层制定的全年17%的增长目标仍有一定距离,预计未来货币增速会继续下行,并保持相对合理增速水平。
流动性调控着力通胀预期管理
尽管货币投放正在回归常态,但当前流动性过于充裕的风险依然不容小觑。分析人士认为,今后一段时间货币信贷调控将更加关注对通胀预期的管理。
去年新增的9.6万亿元银行信贷投放,以及连续多月超过30%增速的货币供应虽然为经济复苏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但也给未来物价上涨带来压力,强化着公众的通胀预期。中国人民银行近期的城镇储户问卷调查就显示,“物价预期指数”自2009年第一季度以来持续上升。
“4月份M1增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反弹,这是存款活期化的表现,体现了公众对未来物价上涨的担忧。如果留意近期央行官员的一些表态可以看出,管理通胀预期受到货币当局的更多关注。”中国社科院金融所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说。
去年底我国货币供应量创出改革开放以来最大增长幅度,社会通胀预期已有所显现。而根据国家统计局11日公布的数据,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增长在经历了3月份的小幅回落后,在4月份又显爬升之势,达到2.8%,创出年内新高。
“当前外需还在恢复之中,国内工业产能较为充裕,有利于稳定价格。但在全球货币条件较为宽松、经济总体复苏的大背景下,我国价格上行的压力也在增加。”央行在前一天发布的《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着重就通胀预期进行了论述,提出要通过适当的政策操作管理好流动性和货币信贷总量,发挥货币政策工具在管理通货膨胀预期中的作用。
贷款投放呈均衡化趋势
与去年要么超过万亿元、要么仅有2000多亿元的月度信贷增量相比,4月份7700多亿元的信贷增量虽较3月份5107亿元的规模有所反弹,但如果按3:3:2:2的信贷季度投放比例来看,7000多亿元的规模仍然在合理范围之内,体现出当前信贷投放正逐步向均衡、合理状态回归。
“这样的信贷增长规模比较合理,与当前我国私人部门投资需求逐步上升、实体经济日趋恢复的现状相符合。”丁志杰认为,在监管层均衡放贷的指导思想下,预计未来信贷投放将更加均衡,将避免去年形成的大起大落的投放格局。
去年我国新增贷款达到9.6万亿元,其中一季度增量占比达到45%,四季度增量占比却不到10%。对此,今年以来央行要求金融机构信贷投放要讲求均衡。
一方面要调控流动性管理通胀预期,一方面又要保持信贷在季度间和月度间的均衡投放,使流动性合理充裕以满足经济增长需求,货币当局正在流动性松紧之间求得平衡。
对于下一步货币信贷政策走向,央行在《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提出,要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强流动性管理,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适度,促进货币信贷适度增长,引导金融机构相对均衡地安排全年贷款投放节奏,防止大起大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