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华时评:遏制蒜价疯狂考验多方智慧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10日 21:08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5月10日电 题:遏制蒜价疯狂考验多方智慧

  记者 涂洪长

  不断飙升、愈演愈烈的蒜价已引起各方强烈关注。在这种农产品价格短期内陷入疯狂的怪象背后,炒作资本进入农产品领域等新问题令人警醒,而如何实施有效应对,避免类似情况反复出现,成为考验多方智慧的课题。

  现实情况表明,大蒜价格的急剧波动,固然与近年来大蒜种植面积减少、总产减低、蒜源偏紧等因素有关,但与此同时,炒作资金的强势进入和投机行为的盛行更是主要因素。一段时间以来,无论是“流感”、西南大旱,还是北方部分地区的“倒春寒”等,都成为炒家们的有效“手柄”,强化大蒜减产预期,扭曲大蒜价格市场信号,甚至囤积居奇,伺机套利。

  必须看到,大蒜价格的急剧上涨,农民并未成为主要受益者。一方面,囿于传统格局,在整个农产品的流通过程中,农民处在最低端,其议价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都严重不足,赚个盆满钵满的只是那些翻云覆雨的炒家。另一方面,暴涨之后必有暴跌,一俟炒作资金抽身而退,留下的将是混乱的市场和急转直下的行情,蒜农受伤在所难免。

  “疯狂的蒜价”无异于一次警醒,暴露出当前农产品生产组织、炒作资金监控等诸多问题,包括当前农产品市场监管和调控等方面的欠缺。要有效防止农产品暴涨暴跌,逐步扭转多年来屡屡出现的卖难、损大肥小,丰产不丰收等异常现象,需要各方努力,多管齐下。要从生产到流通环节进行多重监管和调控。一方面着力提高农业生产经营和流通的组织化程度,把产地的优势变成市场的优势,集中话语权;另一方面,政府部门要及时摸清农产品家底,及时发布权威信息,消除市场误解和恐慌。同时,适当运用收储和投放等手段改善特殊情况下的供求失衡,从而厘清市场本来面目,铲除炒作土壤。在这样的情况下,政府的有效作为既是从根本上保护农民利益的应尽之责,也是维护市场秩序之必须。袖手旁观的失职行为只能让疯狂的炒家得寸进尺。

  无论是不断变化的当前市场,还是炒作资本的逐利冲动,都决定了大蒜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被疯炒的对象。而要对这类炒作行为实施有效阻击,避免农产品成为炒作“概念股”,造成对农民和消费者的双重伤害,需要政府、行业、农民以及有关机构认真对待,并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和调控措施。只有让农民和市场紧密联系起来,农业、价格、经贸等各个政府管理部门加强信息沟通和干预联动,形成监管合力,才能打造和保持健康、有序、公平的市场体系。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