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货币仍显过剩 治本措施伺机出笼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04日 02:49  证券日报

  □ 阎 岳

  5月10日起,存款准备金率将上调0.5个百分点。这一收紧货币供应的政策措施对资本市场产生怎样的影响,尚待观察。不过,鉴于经济运行的复杂性,对货币供应实施调控将是动态的和持续的。可以说,调控之手意犹未尽。

  历史经验表明,要引导货币条件从非常规回归常态水平,需要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的协调配合。但基于经济形势的复杂性,我们现在仅仅动用了数量型工具,而且具有一定的超前性,这就延缓了价格型工具出台的时间。

  但该来的终归要来,调结构、转方式的重压,以及货币投放、通胀预期、资产价格(典型的是房地产价格)等纠结在一起,可能会迫使价格型工具现身。

  首先,公开市场虽然能够调节市场流动性,但只是治标。

  4月份最后一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实现连续10周净回笼,总规模达1.1万亿元人民币。当周净回笼资金1150亿元,并创下一个月来单周回笼新高,各央票发行收益率和正回购利率则保持平稳。

  从今年已经过去的17周看,公开市场实现净回笼资金5820亿元。如果加上央行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冻结的6000亿元,今年前4个月共计实现近1.2万亿元资金的回笼。

  目前,数量型工具仍是目前主要调控手段。尽管3年期央票重启及1年期央票上量,但这难以实现管理流动性的目的。

  其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虽可对流动性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但使用空间已经很小。

  从国内层面来讲,要对冲大量的到期票据;从国际层面来讲,要应对很多外部流入的资金,如FDI、贸易顺差等。

  一季度金融机构新增外汇占款7478亿元,远远超出同期国家外汇储备增加额,热钱流入规模加大,也令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出台明显针对准流动性问题。

  此次调整后,存款准备金率离历史的最高峰17.5%仅一步之遥。银监系统的一位人士预计,存款准备金率最高可能会调到18%,但绝对不会超过20%,也就是说,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空间很有限了。

  第三,从房地产挤出的资金仅靠常规手段难以有效消化,需要动用更加直接的手段。

  自国务院公布针对房地产调控的“新国十条”后,对房地产的贷款将受到严格控制,这使得银行可以融出的资金将增加。外汇占款持续上升,加上地产调控政策使资金从房地产行业流出,将加大央行资金回笼压力。

  从以上三个方面可以看出,花样翻新的数量型工具已经用到极致,但管理流动性的效果还需观察。

  另一个方面,频繁上调的存款准备金率和央票的发行,说明国内经济已有局部过热倾向。从GDP、投资、CPI、信贷投放以及货币供应等五大因素来估算,加息似是必然选择。

  关键是加息时点的选取。可以肯定的是,管理层一定会吸取2004年、2008年政策被动滞后的教训,一定会断然采取措施争取主动。

  二季度经济数据发布之前或之后,将是价格型调控工具出手的最重要的时点。这里指的不仅是加息,也包括人民币汇率的提升。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