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许宪春:中国经济增长进入新一轮上升期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06日 11:15  经济参考报
许宪春:中国经济增长进入新一轮上升期

  许宪春简介

  许宪春,男,1956年10月生,汉族,辽宁省凌源人。高级统计师,经济学博士。现任国家统计局副局长,党组成员。兼任中国投入产出学会理事长,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统计科学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西南财经大学、西北大学兼职教授。 

  1978年9月-1982年7月,就读于辽宁大学数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82年9月-1984年4月,在辽宁朝阳柴油机厂职工大学和辽宁省朝阳职工大学从事高等数学教学工作;1984年5月-1986年12月,就读于上海财经大学现代应用统计研究室,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87年1月-1989年7月,于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平衡统计司投入产出处从事投入产出核算工作,其中1989年3月-1989年7月赴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参加国民经济核算理论和方法培训;1989年8月-1993年2月,于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平衡统计司国民收入处从事国民收入、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和《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试行方案)》经济循环账户的设计工作;1993年3月-1995年4月,于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全国第三产业普查办公室从事普查工作;1995年5月-1996年5月,于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从事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和国民经济账户的试编工作;1996年6月-2006年7月,于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从事国民经济核算工作,出任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司长,期间于1995年9月-1998年7月就读于北京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2006年7月出任国家统计局副局长、党组成员。

  投资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都不能作为政府消费处理。政府的投资性支出要进入投资,转移性支出没有和生产活动相对应,不计入到GDP里。

  无论从生产还是需求看,经济都处于逐渐回升的态势,因此可以认为,经济增长进入了新一轮的上升期,当然这得有政策的持续性和连续性的保障。

  当前虽然世界经济已经开始复苏,但是复苏的步伐缓慢,而且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外部的环境仍然比较严峻。

  结构调整的压力进一步加大,尤其是在保增长的过程中,确实有一些地方重在保增长,但是对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看的轻了一些。

  记者 方烨 北京报道

  中国经济50人论坛、新浪财经和清华经管学院联合举办的新浪·长安讲坛第165期日前召开。论坛特邀专家、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许宪春发表了题为:“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的主题演讲。他表示,中国改革开放30年,经济增长形成明显的三个周期。现在中国的经济增长,无论是生产还是需求都处于逐渐回升的态势,经济增长已经进入了新一轮的上升期。

  经济增长的三轮周期

  许宪春说,讲当前的经济增长,往往离不开对过去历史的经济增长情况的回顾,以便于把当前的经济增长放到一个历史的角度去考察。概括地讲,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表现为三轮周期。第一个周期从1981年到1990年9年的时间,第二个周期是1990年到1999年,也是9年。第三个周期从1999年开始到2009年。

  第一轮周期从1981年开始,经济增长是5.2%。到1984年达到这轮周期的峰值,是15.2%,这也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最大值。到1990年的时候经济增长就回落到3.8%,这就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最小值。第二轮周期从1990年的3.8%开始到1992年14.2%,到1999年回落到谷底,7.6%。第三轮周期从1999年的7.6%开始到2007年,达到新的峰值是13%。2009年,预计经济增长在8%以上。

  生产法证明经济在回升

  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政策下,2009年初以来,我国经济表现出明显的回升势头。

  从生产的角度看,中国的经济增长逐季回升。2008年是逐季在回落,到2009年一季度是6.1%的增长率,二季度已经是7.9%,三季度是8.9%,从10月份和11月份的数据来看,逐季回升的势头是持续的。现在很多学者都已经达成共识,2009年达到8%的增长率不成问题。从分季看,一季度的6.1%构成了第三轮经济增长周期的季度谷底,我相信它也是新的一轮经济增长的谷底,也是新一轮经济增长的起点。从二季度开始,连续两个季度回升,扭转了2007年三季度以来连续七个季度增幅下降的局面。

  来看几个重点产业。先看工业。工业从统计的角度分两大块,一块是规模以上,一块叫规模以下。规模以上占的比重比较大,大概80%左右,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工业的发展情况。规模以上的工业增长率去年基本上是回落的趋势,2009年是回升的趋势,这种V字形非常明显。1到2月份3.8%的增长构成谷底,到3月份是8.9%,4月份是7.3%,从5月份开始是逐月上升,连续7个月的上升,到11月份已经达到19.2%的增长,超过2008年任何一个月份,是28个月以来的最高增长率。

  从产品角度看,也是大多数产品都在回升。2009年,规模以上工业,统计上有494种主要产品,二季度有337种产品增速在加快,三季度有351种产品增速在加快,说明大部分产品增幅在提高。尤其是几个主要产品。粗钢的产量是往上涨的趋势,1到2月份2.4%的增长,到10月份已经超过47%。钢材产量也基本上逐月攀升,1到2月份3.1%,到11月份已经是40%多的增长。汽车1到2月份和去年同期比下降1.7%,到3月份是正增长,然后逐月攀升,到8月份的时候,已经有90%多的增长,到11月份已经100%以上,是成倍的增长。

  2009年,大部分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速也在回升。31个地区中,二季度有25个地区比一季度是加快的;三季度和二季度相比,有26个地区增速在加快。特别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比较严重的东南沿海地区,上海、浙江、广东等。上海在1到2月份的时候,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是下降了12.4%,2008年同期下降12.4%。之后的降幅不断收窄,到6月份恢复正增长,到10月份恢复两位数的增长,到11月份是14.2%的增长。浙江1到2月份是8.2%的下降,到4月份转为正增长,到9月份恢复两位数,11月份是19%的增长。广东1月份只有0.8%,接近0增长,随后增幅在波动中上升,到9月份已经是两位数的增长,10月份是16.2%的增长。

  中国的数据在2009年一季度的时候,遭受质疑比较多,其中很重要的理由就是说发电量和用电量是下降的,但是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率是正的。现在大家可能没有这种质疑了,因为发电量在逐步上升,现在已经达到20%以上的增长,已经超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率很多。

  再看房地产业。2008年商品房的销售逐步走低,而且都是负增长。2009年不同了,1到2月份是下降0.3%,从3月份开始,逐月走高,到11月份已经是53%左右的增长,商品房销售面积的增幅在不断攀升。

  还有金融业,金融业主要由三个行业组成:银行、证券、保险。银行业,它的存贷款余额基本上是采取逐步上升的趋势。证券业,股票成交额也是上升的趋势。保险业,本来在2009年上半年是比较低的,只有1%左右的增长,但是最近又起来了,已经是40%左右的增长。存贷款余额的增长,证券交易额的增长,保费收入增长,都决定了金融业的增加值是上升的态势。

  需求法证明经济在回升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增长,就是需求角度。全面反映最终需求变化情况的指标是支出法的GDP,由三大需求组成,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进出口需求。在国民经济核算中,在支出法GDP核算中,消费需求叫最终消费,投资需求叫资本形成总额,进出口需求为货物和服务的进出口。其中最终消费包括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包括固定资本形成组合和存货增加,货物和服务的进出口,等于货物和服务的出口减去进口。

  首先看居民消费,常常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反映。但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居民消费之间确实有很明显的区别。所以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反映居民消费千万要注意,往往会得出不是特别准确的结论。现在逐渐采用住户调查中取得的资料——农村居民的人均现金消费支出和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来计算。从农村居民消费来看,2009年,一季度是9.3%的增长,上半年是10.7%的增长,前三季度是10.9%的增长,呈稳步上升的趋势。城镇居民的人均消费支出一季度是9.6%,上半年是10.3%,前三季度是10.1%,上半年和一季度比是上升的,但是三季度和上半年比略有回落,基本是平稳。所以总的来看,居民消费还是一种平稳上升的趋势。

  第二大类消费是政府消费。如何反映政府消费,很多同志说看财政支出。财政支出,我们把它区分为三大类,一类叫投资性支出,如政府投资机场、码头、铁路建设。第二类叫转移性支出,是政府用于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第三类叫经常性业务支出,也就是政府部门提供公共服务这样的支出。实际上,投资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都不能作为政府消费处理,否则就重了。政府的投资性支出要进入投资,转移性支出没有和生产活动相对应,不计入到GDP里。2009年,一季度财政支出是34.8%的增长,但是经常性的业务支出大概是8%左右的增长。上半年财政支出26.3%的增长,但政府的消费部分大概是7%左右的增长。前三季度财政支出24.1%的增长,但是政府消费8.6%的增长。财政支出是一季度非常高,然后大幅度回落,但是作为政府的消费支出基本上在7、8左右,处于比较平稳的状态。所以如果不把财政支出细分,你可能会得出结论,第一,政府消费比较高。第二,政府消费在逐季回落,实际不然。

  再看固定资本形成。作为支出法GDP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它和专业统计中的全社会固定生产投资是有区别的。全社会固定生产投资又包括城镇投资和农村投资,城镇投资占主要部分,月度的城镇固定生产投资的增长率,2009年,表现出从1月份到2月份是26.1%的增长,逐月上升,一直到6月份,达到35%左右,然后平稳,最近一两个月在回落。全社会固定生产投资包括城镇固定生产投资和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之间虽然有区别,但是趋势还是比较相像的,这决定了固定生产资本总额上半年上升,下半年比较平稳的态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把城镇投资和农村投资加在一起,一季度是26.8%的增长,上半年是33.5%的增长,到前三季度是33.5%,基本上在高位平稳运行。

  再看投资需求中的存货增加。2008年二季度存货增加额的变动是历史上最高的,2300多亿元。三季度有所回落,到四季度已经是负增长。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导致外需急剧收缩,产品价格急剧下降,企业为了减少损失,不生产,消库存,所以库存大幅下降。特别是2009年一季度已经是负的1700多亿元。二季度之后,随着经济的回升,企业又看到希望,库存在回升。二季度已经是正值,900多亿元,到三季度已经是1200亿元。

  然后看进出口服务。货物和服务对进出口拉动作用在逐季加大。这和很多同志的观点有冲突。为什么会出现明显的冲突?我们仔细剖析一下。先看看2009年第一季度,海关统计的贸易出口是下降19.8%,贸易进口下降30.9%,贸易差额是正的52.7%。很多同志分析,既然贸易顺差是50%多,进出口对GDP的拉动肯定是正的甚至是很大的。其实不然,我们算的它对GDP形成了负0.2%的向下拉动。为什么?第一,这是一个统计指标口径的问题。要看到,进出口需求是货物和服务的进出口,它是货物和服务的出口与货物和服务进口的差额。贸易差额是什么?海关统计的贸易差额只有货物,不包括服务。而我们国家长期以来,货物贸易是顺差,但服务贸易是逆差。服务贸易的逆差对货物贸易的顺差形成了抵消作用。第二,汇率的变化,2009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是升值的,在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同样一美元的货物表现为人民币就不一样了。我们在计算GDP的时候需要按照统一的货币计算,所以汇率转换过程中,同样以美元进口和出口,但汇率的变化导致按人民币计算的货物和服务进出口不一样了,在人民币升值情况下,当期一美元所表现的人民币和2008年同期以美元表现的人民币是下降的。这又是一个抵消作用。第三,价格变化,这是一个最大的抵消因素。计算GDP增长率一定是剔除价格因素影响的,叫不变价格GDP。货物和服务进出口,进口的部分用进口价格指数缩减,出口的部分用出口的价格指数缩减,2009年和2008年相比有什么变化呢?就是出口的价格在下降,进口的价格下降幅度更大,一季度是出口的价格下降幅度大概只有0.2%左右,但进口是下降14%多,所以就把当期顺差压小了,和2008年比是负的。总之通过计算,一季度进出口对GDP形成了负的0.2%的拉动,上半年对GDP形成负2.9%的向下拉动,前三季度对GDP形成负的3.6%的拉动。

  三大需求中,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增长率呈现逐季上升的趋势,他们对GDP形成较强的正向拉动,进出口需求降幅较大,对GDP负拉动作用呈逐季加大的态势。但是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对GDP的正向拉动超过进出口需求对GDP的负拉动,所以从需求角度看,经济增长率也是逐季上升,与从生产角度核算的GDP是同样的趋势。

  经济进入新一轮上升期

  2009年年底以前或者再长一段时间,到今年的年初,经济会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我认为可能还是处于上升的趋势,至少去年四季度是上升的。有几点理由。

  第一,内需对工业增长的拉动作用在增强。出口对工业生产的贡献基本上是负的,只有到最后一个月才体现为正值,也就是说出口与2008年相比是负拉动,刚刚转正。但是我们看工业在一路上升。这就是说在外需没有明显改善的情况下,甚至在负拉动的情况下,工业增长就是内需在起作用。内需的增长抵御了外需的减少,使得GDP的增长在逐步回升。所以内需拉动作用的增强是保证经济持续回升很重要的因素。

  第二,库存的回补有助于经济回升。2008年四季度时候,存货是负的,2009年四季度无论如何存货都不会是负的,一个正的和负的相比,会为GDP形成向上的拉动作用。

  第三,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的高速增长,预示着未来一段时期,固定资产投资仍然会保持较快增长。新开工项目计划投资既然有,工程一般就会持续下去,除非是少数烂尾楼或者是其他的未完工程。这预示着投资还会保持较快增长。

  第四,商品房市场回暖有利于保持市场的持续增长。2008年商品房销售基本上是回落态势,2009年则一路走高。当商品房销售市场好的时候,开发商看到这种利润就会增加投资,所以房地产投资2009年在逐步回升,11月是17.8的增长,未来还会增加。

  第五,基数较低,有利于经济的提升。这些因素都说明了,我们未来的经济在一定时期内还会保持上升的趋势。

  许宪春说,无论从生产还是需求看,经济都处于逐渐回升的态势,因此可以认为,经济增长进入了新一轮的上升期,当然这得有政策的持续性和连续性的保障。

  问题和建议

  问题,我国经济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第一,当前虽然世界经济已经开始复苏,但是复苏的步伐缓慢,而且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所以外部的环境仍然比较严峻。第二,结构调整的压力进一步加大,尤其是在保增长的过程中,确实有一些地方重在保增长,但是对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看的轻了一些。第三,通货膨胀的预期在增强。第四,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矛盾突出。第五,创新能力不足,经济增长质量不高。现在我们的经济增长主要靠铺摊子,靠高资源的消耗,还有环境方面的污染,技术含量不够。

  建议,一个是加强国际贸易的协调,缩小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的不利影响;二是为了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努力实现经济的平稳回升,管理好通胀预期;三是为了避免加剧需求结构不合理,努力实现经济的平稳回升,要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切实把结构调整作为保持经济长期较快发展的方向,努力提高我国的经济创新能力和水平。

  未来消费将起越来越大的作用

  问:您觉得政府的政策对于经济增长会产生多大的影响?哥本哈根会议之后,政府可能会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进行减排和环保,这会不会对经济有影响?

  答:中国经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从2008年下半年快速回落。之所以在2009年能够逐级回升,可以肯定地说,是政策起到了主导作用。

  哥本哈根会议主要讨论的是气候问题,气候问题可以从两方面看:一个方面作为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经济需要发展这是客观现实,但是经济发展必然有排放,这也是一个很难避免的事情,我们就需要在维持气候和保持增长之间抉择。当然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必须要承担相应的国际义务,所以这就必须得在两个目标之间进行平衡。但是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解决。比如说在新技术、碳经济方面也可能会有新的经济增长点;如果抓住了这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也可能对经济会产生新的拉动作用。

  问:我想了解一下,您刚才提到我们国家将进入新的增长周期,这个增长周期可能会维持多长的时间?有一些什么技术支撑我们的经济增长周期?我们长期增长的动力在哪里?

  答:从周期上讲,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有三个周期,第一个周期是9年,第二个周期是9年,第三个周期是10年。如果这是一个相对来说的规律的话,我相信未来的一个周期大体会维持在这个范围内,不排除长点或短点,因为影响一个周期的因素很多。尤其是现在,我们国家应该说是已经融入了国际社会,所以我们的经济和世界经济难以分开,世界经济的发展对我们的影响,和我们的经济发展对世界的影响都越来越大。所以影响中国经济增长周期的因素更多了。现在还很难判断未来周期有多长,不过我觉得大体维持在10年左右。

  至于说到增长的动力。增长动力可以从不同角度讲,从需求角度讲,就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我相信今后中国经济的增长,无论是从目前国际经济的发展状况来看,还是从我们国家未来长期保持经济较快增长的角度看,都会更多地扩大内需,特别会逐步地以消费需求为主。当然,这也有一个过程。当前中国的经济一个是处于工业化阶段,一个是城镇化阶段,在这个阶段,投资对经济起的作用比较大。但是,消费肯定会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因为过多依赖投资和外需,都会带来一些问题。特别是过度依赖外需不是自己说了算,在国际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会受到很大影响。过度依赖投资会带来产能过剩,经济不合理等各方面的问题。中国会越来越注重消费需求,一个是对经济发展和调整结构有好处,另一个是对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有好处。所以我想消费会越来越起到重要作用。

  从生产的角度讲,现在工业仍然起到重要的作用,这也是工业化必走的阶段。但是我相信随着今后的发展,服务业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为服务业有很多好处,特别是它的资源消耗低,对环境有好处,不过它对技术要求会越来越高。从居民消费的角度看,需要提高消费的档次,不能老是消费基本生活品,对服务的消费需求越来越高。

  问:当前有一个流行观点,认为房地产绑架了经济,从统计的角度怎么看这个问题?

  答:房地产确实对经济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房地产有多个角色,从行业的角度看,房地产是创造GDP很重要的行业;从投资角度看,它又是固定资产投资的很重要的部分;从消费的角度看,它还是居民消费很重要的一部分。同时,房地产产业链条长,对其他的行业带动影响也比较大。房地产行业出现问题,往往不是这个行业本身的问题,会影响整个经济。所以房地产业如果有问题也就不是小问题,国家也非常重视房地产业。至于是不是绑架,我觉得没有那么严重。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