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评论:不必为外资撤离中国感到惋惜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25日 09:07  自贡日报

  邱 林

  尽管跨国公司仍然坚定看好中国市场和投资前景,甚至许多跨国公司把中国作为全球最好的经济体和最佳的投资地,但进入我国市场的外商投资企业仍然存在大举撤离的可能性。在金融危机影响下,一些跨国公司的资金链紧张甚至断裂,对外投资能力削弱,收缩投资布局和产业链条,撤回投资。(11月25日《经济参考报》)

  外资正在大举撤离是不争的事实。据商务部公布的数字显示,今年1至7月份外商直接投资为483亿美元,同比下降20.3%,新批外资企业数为12264家,同比下降27%。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一些经营不善或经营不继的跨国公司从中国撤离,给外企撤离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就业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也引起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投资环境的一些猜测。

  去年以来,由于用工的紧张、原材料的涨价和人民币的升值,以及下半年的金融危机,对在中国的许多跨国公司带来很大冲击。在经营上应该是到了举步维艰,非常艰难的地步。由于外部需求的减缓,中国的对外贸易受到影响,这使得不少跨国公司的经营成本增加,生存日渐困难,再加上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更是让那些经营困难的企业雪上加霜。因此,外资撤离中国的现象就频繁出现了。

  不过,人们对外资是即爱又恨,欲迎还拒。目前,外资在中国直接投资的存量相当大,在五六千亿美元左右,如果按照10%的回报率,每年的收益就高达500亿美元,这是一笔很大的收入流失。从表面上看,这是跨国公司与国家产业安全的博弈,更深的层次是局部与全局的博弈。当前外资趋于强势而内资趋于弱势的局面正在国内形成,实际上对中国产业安全是一个很大的威胁。

  因此,对外资撤离中国,我们并不感到惋惜。事实上,现在中国拥有世界排名第一的外汇储备规模,中国甚至还购买了8000亿美元美国国债。此外,因其规模太大而让央行为回收流动性犯愁。但是,宏观调控部门的“钱多”苦恼与地方上继续“唯外资至上”形成了矛盾。不仅对于宏观调控,这一问题的严峻程度也影响了相关产业政策的贯彻。

  以山东青岛为例,近两年当地非正常撤离的韩国企业有206家,涉及工人2.6万,拖欠工资1.6亿元,拖欠银行贷款近7亿元。而从撤资企业的产业结构看,206家中有151家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其中首饰63家,服装33家,皮革28家,箱包14家,制鞋13家。显然,从目前中国产业发展政策导向看,这些所谓的跨国公司并不属于政策鼓励范围。国内企业的经营制造能力甚至比国外同行强得多,完全没有必要去引进这样的外资。

  应该看到,中国利用外资只能是对内资(国资和民间资本)的补充,不能是取代,更不能冲突闲置民间资本。然而,近一年来,虽然经过数次降息,但大量闲置的居民储蓄转化为经济建设的投资数量仍然较小。中国目前国内投资和消费有效需求不足,居民银行储蓄存款却大量增加,加上居民手持现金,已达到惊人的18万亿元左右。

  这是一笔巨大的闲置民间资本,如果能将其中20%转化为投资,就可大大缓解国内目前经济建设资金的不足。为何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方面是目前国内金融体制改革滞后,资本市场不发达,缺乏这种转化的畅通渠道。另一方面是中国外汇储备急剧增加,目前已达到2.2万亿美元,超出国际公认合理标准的两倍多。这些闲置的外汇只好用来购买美国国债。

  当然,外资大举撤离中国,对于国内制造业、服务业等产业有不利的一面,但是,它也会促使民间资本进入各相关产业,产生利好的一面。换句话说,外资撤离为民间资本投资带来机会。例如一向以引入外资数额较大而著称的苏州市,2008年以个体私营经济为主体的民间资本投资规模就超过了外资,在各类投资主体中居首位。据统计,去年苏州市个私经济投资627.95亿元,比外商投资多了近10亿元,同比增长18.8%,增速比外商投资快9.9%。

  其实,外资的撤离也反映出中国经济环境的深层次变化。过去那种依靠便宜地价、廉价劳动力、优惠政策吸引外资的时代正在渐行渐远。相反,随着经营成本增加,以及政府采取了一连串对外资征税、加强土地和用工管理等措施,外资在国内的处境与过去有所不同。这表明中国对外资的需求已开始从数量为主转向以质量为主。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