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天价吊灯背后的故事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10日 17:41  《新财经》

  文/陈宇峰

  残缺的体制性问题使得国企非但没有动力改善企业财务状况,反而会在企业经营状况好转时,越是高风险的工程项目、越是高昂的奢侈品越有可能进入这些大国企之中

  前段时间,中石化装修大楼安装1200万元天价吊灯及2.4亿元奢华装修费的网帖迅速传播,很快成为各大网站和论坛上的头条。“天价吊灯”的传言惹来众怒,让人们联想起,中石油、中石化以亏损为由抬高油价的行为,认为“中石化一边哭穷,一边却大兴土木”,有“忽悠老百姓,忽悠政府,忽悠油价”之嫌。

  中石化说成品油价格太低导致整个中石化公司的财务巨亏。言外之意,就是要发改委,要么涨价,要么补贴。无奈之下,发改委不得不又一次提高油价。此举,引起网民的强烈质疑。

  颇有讽刺意义的是,中石化领导出面证实中国的成品油销售价格低于欧美国家之后,发改委相关部门特地发明了“裸油价”这一新概念来混淆公众视听。发改委价格司在“关于成品油价格有关热点问题的说明”中表示,与美国相比,我国汽油含税零售价格要高一些,但不含税则价格基本相当。而其列举的美国三地油价都是美国最贵的油价,作为比较的国内油价则是价格较低的93号汽油的价格。

  发改委价格司还专门提到了“中石油和中石化”的盈利状况。其中还特别强调指出,2006~2008年,两石油公司累计分别上缴特别收益金1600亿元和530亿元。言下之意,两大石油巨头已经承担起了足够的社会责任。不过,发改委似乎在有意无意地忽略了一个事实,即近年来两大石油巨头每年都能获取巨额的财政补贴——以中石化为例,2006年获得财政补贴50亿元,2007年获得123亿元,2008年则更是达到惊人的503亿元。累积起来,显然远远超过了其所上缴的530亿元特别收益金。

  消费者在肩负着高油价之痛的同时,很是困惑,为什么发改委把国内成品油价格上涨到合理的幅度之后,中石油、中石化这样的油老大还在巨亏之中呢?油老大在拿到巨额的财政补贴之后,财务状态仍然是一团糟呢?

  对于私营企业来说,都有很强的扩大销售、减少开支,争取企业的利润最大化需求;而对于“吃皇粮”长大的国有垄断大企业来说,不管其有无竞争力,都缺乏这种自律性,相反地有最大的惰性继续“吃皇粮”。

  这倒也不是说,私有企业老板有良好的思想觉悟,而国企老板天然就是败德分子,这主要是因为对垄断行业的监督并不完全,而趋利的国企老板可能会把利润最大化的目标转向于其他方向,比如企业规模的最大化、个人权力或者在职消费的最大化,等等。在这样的体制中,企业财务状况越差,获得可动用资源的几率就越大。这时候,国企的管理者会超额招收员工,扩大企业规模。大幅提高工资福利,获取除利润之外的最大利益。

  因此,1200万天价吊灯、2.4亿巨额装修款自然不在话下。对于垄断行业的国企来说,更乐意无视风险,去做一些好大喜功的大工程。2009年上半年,各月成交总价排名前十的地块中有60%的高价地块,是由国资背景企业获得的,特别是在土地市场较为冷清的一季度,国资背景企业几乎包办了所有高价土地。

  2009年形势发现逆转,国企开始大规模囤地。同样是囤地行为,私企心中有本基本盈亏的账本;而国企进入是不惜一切代价,因为他们心中根本无须有账本,甚至投资越大,风险越高,他们越愿意干。

  实际上,随着这些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石油、钢铁等基础工业需求异常旺盛,因此像中石油、中石化这样的能源垄断型企业只要一开口袋就能赚得盆满钵盈。1600亿和530亿就说明这些企业的巨大盈利潜力。但正是这些盈利空间使得这些国企有更大的胃口去干近些年在海外到处并购,在国内高价圈地的高风险项目。这种残缺的体制性问题使得国企非但没有动力改善企业财务状况,而且当企业经营状况好转的时候,越是高风险的工程项目、越是高昂的奢侈品也就越有可能进入这些大国企之中。

  国企,不是因为它天然就缺乏盈利的能力,而是体制决定他们,希望永远都是人民襁褓中那个爱哭穷的婴儿。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