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的60年,长沙工业从建国初期的满目疮痍、积贫积弱中起步,在时间的长河中不屈抗争、曲折成长,到今天,终于挺直脊梁,成为长沙经济的第一拉动力。长沙市经济委员会党委书记、主任赵跃驷向记者介绍,1949年,长沙工业总产值仅为0.58亿元;2008年,长沙工业实现产值3230亿元,是1949年的5570倍。
长沙工业几乎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艰难起步。1978年,国家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后,长沙工业开始抖动沉重的翅膀,迅猛增长。
上世纪90年代初期,长沙工业跨过百亿元大关后,一个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摆在面前:一批骨干企业主要集中在老城区,既给当地居民生活造成一定困扰,更缺乏产业发展的环境,难以做大做强。市委、市政府果断决策,改变过去遍地开花、散兵游勇式的工业发展模式,促进工业向园区集中,实施“园区兴工”战略。150余家国有企业为盘活企业存量资产、加大对企业改制和发展的投入,逐步开始将企业场地由繁华城区向城外搬迁。
目前,长沙市已累计投资150亿元,打造了总面积近百平方公里的“两区八园”,1200余家企业落户园区。2008年,园区工业对规模工业的增长贡献率达55.6%,园区工业产值已占长沙工业的半壁江山,成为长沙经济发展的主引擎。目前,长沙大多数的规模工业企业已陆续搬出城区,工业企业“出城”搬出了生机、搬出了新天地,长沙繁华城区昔日烟囱矗立、浓烟滚滚的景象已再难见到。
专家预计,2009年工程机械产业有望成为长沙第一个千亿元的产业集群。长沙工业的决策者们,把汽车产业谋划为未来第二个千亿产业集群。长沙汽车产业已形成越野车、轿车、轻卡、重卡、客车、工程车、特种车等全系列汽车制造系统。2009年7月25日,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驾车”亲临长沙,与长沙市经委主任赵跃驷、湖南环保科技园管委会副主任易卫红联手宣告:比亚迪正式落户长沙。今年8月底,陕汽重卡也将在长沙下线。可以预见,长沙第二个千亿产业集群的宏图已越来越清晰。
在全国35个大中城市中,长沙工业增加值总量的排位由2004年的第24位上升至去年的第16位,增长速度由2003年的第12位上升至去年的第9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