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分析:中美数次对话攻防变化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29日 10:48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7月29日电 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S&ED)于28日在美国华盛顿闭幕。不仅中美两国,而且国际社会都极大关注,寄予希望和期待。香港《大公报》今日发表署名文章指出,此次对话的举行及成果对中美关系的新发展、对全球经济走出危机困境及危机后的世界格局而言,将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文章摘录如下:

  奥巴马重视中美关系

  小布什执政期间的前三次中美对话,美方都表现出趾高气扬、咄咄逼人的态度,利用人民币汇率问题向中方施压,并企图指导中国如何改革金融、如何开放市场。中美对话第四、五届,华尔街金融海啸引发全球金融危机,美方意识到自身金融危机的严重性和经济衰退的困境,自然风向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攻防逆转,轮到中国就美金融危机、改革金融体系、稳定美元等问题,向美方发起攻势。而此次奥巴马政府同中方进行的首届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S&ED),中方增加讨论美方切实保护中国在美国的美元资产安全、促进国际货币多元化等问题。

  奥巴马总统及其政府上任前和上任初,还试图以人民币汇率问题向中国施压,很快就意识到此路不通且易引火烧身,迅即做出务实的调整。在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中苦苦挣扎的美国,离开中国或与中国对立,是难以恢复经济的,而且在全球性问题上没有中国的参与和合作也是无法协调和解决的。因此,奥巴马总统主动与胡锦涛主席通话,约定在G20伦敦峰会时会晤,共同决定把既往的中美战略对话(SD)、战略经济对话(SED)升级合并为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S&ED)。奥巴马还公开宣称,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先后派出其重量级高官国务卿希拉里、财政部长盖特纳、能源部长朱棣文、商务部长骆家辉访华。这般密集派出知华派高官访华,显然是为了进一步改善、密切、提升中美关系,稳定中国对持有和继续购买美国国债资产的信心,探索在新能源、气候环保等领域的合作。这也是为首届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做铺路准备。而且,奥巴马总统还出席首届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开幕式并致辞,战略对话闭幕后还会见中国代表团。美国总统出席中美高层战略对话尚属首次。由此可见,美方对中美关系、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是多么重视。这本身也预示着首届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具有承前启后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中国代表团底气十足

  首届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由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的特别代表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和国务委员戴秉国,同美国总统奥巴马的特别代表国务卿希拉里和财政部长盖特纳共同主持。中国代表团经过充分准备,可谓底气十足、信心满满,目的明确、态度谦和地参与战略对话。

  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衰退形势下,中国尽管面临国内外经济困难,但依然保持着较高的经济增长率(今年第二季度为7.6%,预计今年将实现保8%的增长目标),可谓“风景这边独好”。预计今年中国将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商品出口国,明年中国经济总量将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国,2012年中国进出口总额或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商品进出口国。显然,在涉及到全球贸易、经济、政治、安全、气候、环保和地区热点等问题上,中国目前的影响力也是“全球”的,美国和西方国家必须寻求同中国合作方能缓解和化解全球性问题。这一切,想必美国已看在眼里,不得不收敛其唯我独霸的霸气,以平等的立场和态度,以建设性战略伙伴眼界和务实态度,同中国进行对等的战略对话。这就必将为中国和国际社会,特别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所希望看到的多极世界格局的形成带来建设性基础。

  传递共克时艰积极信号

  中美两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世界的和平发展,二十一世纪的时代发展,都要求并赋予中美两国必须就政治安全、经济贸易和气候环境等领域的战略性、全局性、长期性问题,进行战略与经济对话。中美之间建立制度性、长效性的战略对话机制,有助于相互了解和重视彼此的战略利益和核心关切,共同的战略利益和挑战,存在的分歧和矛盾,缩小分歧、化解矛盾的途径,增强战略互信和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共同应对经济危机和全球性、区域性问题,既造福中美两国人民,也造福世界人民。首届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以合作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为主线,就促进经济复苏和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措施、金融体系改革、贸易投资合作、反对保护主义等重大课题交流、沟通和协调立场,向全世界传递中美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积极信号,以引领全球经济恢复增长。 (蒯辙元)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