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全球经济可能再度滞胀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15日 17:15  《首席财务官》

  如果投资者担心美国政府会用通货膨胀来冲销债务,未来债务市场的利息和投资成本就会上涨,那么美国如何才能走出衰退?如果衰退不止,而通货膨胀又卷土重来,上世纪70年代的“滞胀”是否又会重演?

  文/丁一凡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国际市场上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以石油为代表的大宗商品期货的价格不断上涨,美国证券市场上除了国库券以外的其他证券价格也在上涨。5月份,国际市场上原油的价格几乎上涨了30%。在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普遍衰退的情况下,商品期货的价格一般应该下跌,为何在经济增长没有恢复的情况下,商品期货的价格就开始上涨了呢?这种市场反应似乎有些反常。

  市场的趋势似乎反映出投资者的一种担心:美国采取的极其宽松的货币政策与极其慷慨的扩大公共开支的财政政策一定会引起未来的通货膨胀。现在投资资源类商品期货,就是要抵御未来的价值损失。通货膨胀时期,能够抵御投资风险的还有房地产抵押等其他产品,因此除国库券外的其他证券价格都在上扬。

  此次经济危机源于美国的房地产次级抵押贷款。通货膨胀的预期刺激了投资者重新重视抵押贷款,这是否有助于房地产的复苏,是否符合美国政府的需要呢?有些分析家直言不讳地指出,美国的公共债务与私人债务负担很重,未来偿还压力很大,惟一可以让民众在不知不觉中降低生活水平的办法就是通货膨胀。由于收入增长低于价格水平增长,民众的实际生活水平会降低,但民众一般只关注收入增长,所以接受这种痛苦的可能性就会大些。另外最为重要的是,美国债务很多,通常是以美元计价,通货膨胀则会通过引起美元贬值从而减轻美国的实际债务,这一点是美国政府不会积极反对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由于这些可能性的存在,美国一些证券市场分析家预计,未来美国可能会出现两位数的通货膨胀。

  考虑到这些因素,美欧前一段时间在应对危机上出现的分歧就容易理解了。20国集团伦敦峰会前夕,美欧之间在如何应对危机上产生了巨大分歧。美国人批评欧洲人太保守,不努力扩大公共开支刺激经济。欧洲人反唇相讥,危机本来就是由美国过多的债务引起的,难道用借更多的债务来刺激经济,就会使经济走出危机吗?

  这场口水战反映出美欧的不同历史及在当今世界经济中所占的不同地位。

  欧洲经济是以德国为核心的,德国在魏玛共和国时期经历过一次恶性通货膨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人改造了货币体系,历届政府都坚持反对通货膨胀,坚挺的马克不仅成为德国强大经济的代名词,也成为欧元区的核心货币。而美国人记忆最深刻的则是上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当时的美联储被指责囿于金本位,不敢放松货币政策,从而使经济走向萧条。当今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当年的博士论文研究的就是这段时期美联储政策的失误,他当然要避免重蹈覆辙,遇到经济衰退时就打开“货币水龙头”。

  除了历史的影响外,欧美不同的经济和社会结构也决定了双方对待危机的不同态度。欧洲国家有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经济衰退后,政府增加了对失业的补贴,因此衰退暂时并未影响到欧洲国家的消费。欧盟国家的内部消费今年还在增长。欧洲国家认为,危机虽然使经济衰退,但也有“清扫”的作用,可以加快淘汰竞争力不强的企业及产业。如果其他地区的国家都扩大公共开支,就会制造出新的市场,欧洲企业在得不到政府救助的情况下只能加强技术创新,欧洲国家就可以凭借竞争力优势,占领一席之地,借助扩大出口拉动增长,从而顺利走出衰退。美国则不同,美国的工资收入虽高于欧洲,但社会保障却差于欧洲,一旦失去工作,美国人就失去了大部分的消费能力,衰退就陷入恶性循环。因此,美国只能积极扩大公共投资以刺激经济回升,从而促进就业。

  面对日益上升的通货膨胀压力,美联储的解释是,当前由于衰退,美国更多面临的是通货紧缩的压力。而通货紧缩对于企业扩大投资和经济复苏都是不利的,因此有点通货膨胀预期不是什么坏事。当出现严重通货膨胀苗头时,他们有能力收回流动性。话虽这么说,最近期货市场价格的上涨已经说明了国际投资者对未来通货膨胀的担心。如果投资者担心美国政府会用通货膨胀来冲销债务,那么未来债务的利息就不会永远那么低。如果债务市场的利息上涨,投资成本迅速上升,美国如何才能走出衰退?如果衰退不止,而通货膨胀又卷土重来,上世纪70年代的“滞胀”或许重演,成为21世纪初全球经济新梦魇。

  (作者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副所长)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