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经济回暖态势能否延续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13日 15:31  燕赵都市报

  本报记者 武岩生

  海关总署12日发布的数字显示,4月我国进出口总值1707.3亿美元,同比下降22.8%。其中,出口下降22.6%,进口下降23%。累计数据显示,4月为连续第六个月进出口双降。

  同日,固定资产投资数据也对外公布。1-4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37082亿元,同比增长30.5%。

  出口连续第六个月出现同比下滑,表明全球经济并未出现根本性好转,中国难以单靠出口实现经济复苏。与此同时,投资依旧呈加速增长态势,并成拉动中国经济的主引擎。中国经济复苏,仍没有找到更全面的支持。

  外贸:“微弱复苏”短期难现根本好转

  分析人士认为,通过4月数据可以看出中国出口仍然在下降,世界经济的复苏仍有很大不确定性,中国外贸形势依然很难乐观。

  中国社科院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认为,由于全球总体经济环境不景气因素的影响,想要重新回到2007、2008年的繁荣状态至少需要两至三年的时间。

  刘煜辉称,出口总值下降22.6%比预期要多,预期降幅在15%左右。“我们需要习惯外贸低增长的状况,进出口数据的大比例负值,大概会持续到11月份。”刘煜辉表示,今年11月份后进出口数据有望回到低增长的区间之内。他说,目前,中国过剩的产能并不容易消化,这显然对中国经济的复苏难以起到积极的作用。

  与此同时,也有分析人士看到了数据中积极的一面。

  按工作日平均计算,今年4月份与3月份环比进出口值增长0.4%,其中出口增长6.9%,进口增长15.1%。

  交通银行发展研究部经济师刘能华分析,出口的环比增长显示了中国的出口经济形势已出现微弱复苏。“美国第一季度的消费已经出现了同比的正增长,虽然只有2.2%,但这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此外欧洲和日本也出现了一些经济形势好转的迹象。这对中国出口环比增长都起到了十分正面的作用。”

  经过比较可以发现,近期中国出口的降幅低于东南亚其他国家。表明在全球外需疲软的情况下,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所占份额是增加的。这对中国产品出口的恢复也是一个积极的推动。

  此外,有专家表示,经过一个多季度的调整,国际市场的去库存化已经接近尾声。数据中可以看到中国的食品出口已经出现了同比正增长,这显示,国际市场上存在着对中国产品的刚性需求。以上这些因素都预示着中国出口的环比增长态势仍将持续。

  投资:未来几个月仍将保持强劲

  昨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至4月中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0.5%,增幅比一季度加快1.9个百分点。经济学家普遍预计,在政府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的推动下,未来几个月投资仍将保持强劲。

  分析人士认为,固定资产投资的同比增幅超过了此前的预期,显示4万亿的投资计划和产业振兴政策正在发挥作用。“今年投资增幅周期与往年一致,就是到了年中会比较高。可以预见在政策的鼓励下,今年的投资热情会继续高涨,加之去年同期因奥运很多地方的项目建设停止,所以未来几个月的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幅会继续保持一个高位”。

  西南证券宏观经济分析师董先安则认为,这个数据是惊人的。从短期反危机的角度来说,在外需下滑和消费平稳态势的前提下,投资数据回升对削弱经济波动冲击有非常大的帮助。此外,目前投资增长强劲的区域在中西部,东部地区投资恢复的苗头高概率出现在第二季度。

  不过,针对投资的持续增长,也有专家表示出些许忧虑:政府投资是依靠财政和银行大规模信贷投放支持的,“因这些投资主要是投向公共基础设施,到底有多少能够形成新增的生产能力,此外与经济增长的联动性有多大很难确定。毕竟一季度投资增长也很快,但GDP的增长仍然是下降的。”

  复苏:关键需看拉动内需成效

  拉动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 投资、出口和消费已经公布了两项。其中疲弱的外需以及价格数据背后显示的消费需求不足,似乎很难看到中国实体经济的趋好苗头。而投资依旧呈加速增长态势,并成拉动中国经济的主引擎。但是目前政府投资主要投向铁路、公路和机场等基础设施,真正刺激消费作用并不明显。

  而担当拉动经济重任的内需能否快速增长却存在很大不确定性。一季度消费对GDP的贡献最高达4.3个百分点,但其增速自去年7月份以来一直呈下降态势,有预测称4月消费增速有望进一步放缓至14.4%。“下降的趋势尚没有扭转,且城乡居民收入增加的难度在加大,后续来看,内需是否可持续增长,或将成为经济能否触底反弹的关键。”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