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台风损失百亿 广东农业保险缺位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3日 09:41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蓝姝 广东乐昌、广州报道

  广东省成为今夏台风和热带风暴受损最严重的地区,农业受损尤其严重。因投保不足,农业保险并未起到应有的保障作用。

  有关数据显示,自7月15日以来,三个接踵而至的台风与热带风暴,广东共有119个县1323个县受灾,受灾人口超过1000万人,使得广东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多亿,其中农业、农村与农民方面的损失超过100亿元。

  然而,被称为解决三农问题“稳定器”的农业保险又一次在自然灾难面前表现出缺位与脆弱。

  严重缺位

  住在山上或者路边临时搭建的帐篷里,就着野地里临时搭建的灶台、废墟里扒出来的炊具,吃着从村委会分发下来的来自社会各界的赈灾大米或者方便面、饼干,光着脚,神情疲惫,眼睛里冒着血丝,嘴角长着泡——这是一位乐昌籍广州打工崽回家看望他在农村的亲人后见到的场景。

  灾后的重建在艰难中展开。尽管捐赠解决了农民临时的“吃饭、喝水、住宿”问题,但房子倒了,土地变成了沙丘,“全倒户”与“绝收户”们废墟上的灾后重建与长远的生计问题面临着重重难题与考验。

  社会捐赠与政府拨付救灾款,成为广东多年来灾后重建的基本模式。截至8月7日为止,广东已安排灾毁基本农田复垦补助资金6000万元,地质灾治理专项资金3000万元,这被称为是“资金安排下达之快、数额之大为历年之最”,此外,广东省财政厅还计划拨下3000万元用于减免就读于高校与技校的重灾家庭的学费。

  巨大的资金缺口考验着各级地方政府财政,在受灾最严重的韶关市,其直接经济损失56.9亿元,其中乐昌就有30亿。初步统计,韶关市灾后重建资金需13亿元。但韶关作为粤北一个贫困地区地方财政不堪负荷,目前韶关市、县(市、区)

财政部门已累计拨付救灾复产资金3000万元;民政部门调动救灾物资1878.4万元。其目前仅对“全倒户”作出补贴计划:市财政每户负担3000元、县财政每户负担2000元,这样计算所需要的1.54亿元,仍面临着1亿以上的资金缺口,但重灾区乐昌一年的地方总财政收入不到1亿。

  此时,为灾害提供重要保障与防范功能的保险严重缺位。尽管目前广东的保险公司们开始了理赔程序,但据广东保监局统计,广东保险公司们共接到报案2031宗,初步估损金额为1.49亿元,而这些报案中相当一部分由中小企业主为自身的房屋、车辆等财产投保的财产保险,而其中农民为受灾的种植业、养殖业投保比例非常小。这意味着此次天灾,农民从保险公司拿到的理赔款将相当少。

  据广东保监局有关官员介绍,目前,从广东省对农业自然灾害损失补偿两种主要方式政府灾害救济和商业性农业保险来看,其补偿作用相当微薄,2001年至2004年期间,两项合计补偿金额不到农业直接经济损失的4%,其中农业保险补偿金额占农业直接经济损失仅为0.2%。

  多重困境

  在保险公司们接到的报案案例中,仅有广东河源市下属县有农户为其房屋购买保险,而农民为相关农产品、个人人身购买的保险更是微乎其微。

  农民缺乏购买农业险的意识与主动性被认为是农村保险缺位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有保险意识的农民们也称“我们买不起保险”,以目前经营农业险产品的人保广东分公司保留的一些地方性险种来看,多是针对某一种单一的农产品或者养殖项目,其条款语言复杂、理赔条件与程序也设计的相当复杂,更主要的原因是其保险费率均比较高,其费率基本在5%以上。

  但更复杂的原因来自其他方面。保险公司面向农业的战线在收缩,目前,人保广东分公司是惟一一家经营农业险的商业保险公司,其农业险的产品险种已由最多时的60多个险种,下降到目前的十几个,而最近的人保广东分公司的网页上关于其保险产品的介绍六大类别中,已经没有农业保险的相关产品,农业保险产品进一步压缩到仅保留一些地方性险种。而人保称来自农业险的保费收入对其简直可以“忽略不计”(其收到的农业险保费仅占全省保费收入317.9亿元的0.02%)。

  从1985年以来20多年间,人保广东分公司农业保险的累计保费收入为7亿元,综合赔付率高达120%,人保财险共亏损了1.4亿元。农业险成了一个既赔钱又不赚吆喝的亏本买卖。人保近年来一直在不断压缩战线。

  农业险大面积的亏损,使得广东省内其他十几家产险公司对农业险望而却步,而广东农业险近年来一直处于负增长状态。据广东省保监局统计,今年上半年,保险公司收到的农业险保费只有671万元(仅占全省保费收入317.9亿元的0.02%),比去年同期减少2.73%。

  农业险作为一个高风险与高赔率险种,面临着困境:保险公司以商业利润为目标按市场规律设计与厘定保险费率,农民们就根本保不起;但按农民能接受的价钱卖保险,保险公司又赔不起。

  艰难探索

  从20世纪90年代,广东省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平均每年达120亿元,广东是一个非常需要农业险的地区,积极发展与推广农业保险成为中央支持与扶持农村发展的重要政策之一,广东成为国家制定农业险首批试点的省份之列。

  但是,探索之路却异常艰辛和漫长。

  广东从1985年就开始探索和尝试农业保险业务,至1996年,先后有400万户次的农业企业或农户参加保险,保费收入4.65亿元,保险金额200多亿元。从1990—1996年,先后尝试了代办模式、番禺的政府专项补贴模式、云浮的生猪屠宰定向收费模式。这些模式均因为各种原因被取消,1996年以后,农业保险开办范围与保险规模大幅度减少。

  面对滞后的农业保险,从2003年开始,广东保监局一直为推广农业险做出积极努力,去年7月发生洪灾后,广东省保监局财险处处长刘云海就率领一行人马亲赴吉林和黑龙江等地,考察这些先行地区的农业保险运行模式,考察后,广东保监局专门将农业险推广报告呈交给广东省政府有关部门。广东保监局报告建议,在目前国家农业保险法尚未出台之时,广东能否先出台“农险条例”,首先解决农险发展的法律依据问题。

  广东保监局透露,农业险的试点工作不是哪一个单一的部门就可以完成,必须要一个具有相当权威与影响力的政府部门来牵头,需要政府从资金层面与政策上提供支持。目前,广东省金融办与广东农委在牵头进行农业险试点工作,但专业试点公司的成立与运作依然没有具体的时间表。

  截至目前,黑龙江、上海、安徽等地纷纷成立专门的农业险公司,开始了其各自模式的探索与试点,而最有条件成立专业性农业保险公司的广东,在又一次巨大的灾难损失面前,其步伐更需要加快。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