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球场上的金钱游戏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3日 09:11 经济观察报
今年的汇丰冠军赛,伍兹终于再次确认参赛。11月的上海,注定又会上演一场人山人海的“观虎”场面。场面背后,为了这场热闹,汇丰银行开出的支票也绝对让人吃惊:不算500万美金的总奖金,也不算赛事操作和推广的费用,单单伍兹一人的出场费,据知情人称,也绝不少于200万美金。 也许本土高尔夫运动远不够发达的中国球迷已经习惯在形形色色的商业比赛中看明星球员认真比赛或认真作秀,但热闹过后,我们总难觅有些疑问:金钱力量大举进入,会把蹒跚起步的中国高尔夫带向更好的运动水平还是过度商业化?或者简单的说,中国高尔夫,在向前?还是向钱? 买个大明星 翻开伍兹官方网站公布的赛程表,他今年已经和计划参加的24场比赛里,有7场是在美国境外举行的,而除了英国公开赛和莱德杯这样的重大赛事外,几乎每一场比赛背后,都是高过奖金的巨额出场费:迪拜精英赛以300万美金的出场费请到伍兹;美国运通锦标赛靠的是每年付给伍兹600万美金的赞助费;汇丰冠军赛之所以请得到伍兹,除了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和出场费之外,赛程安排在伍兹固定每年参赛的日本凤凰高球赛前一周,也是为了凑伍兹的档期,连续两周的亚洲行,伍兹的出场费至少是400万美金。 明星球员为钱参赛已经成了一种趋势。曾经的VOLVO中国公开赛和香港公开赛就发生过极有意思的现象:两场比赛赛程相连,奖金出入也并不大。对于从美、欧远道而来参赛的球星来说,连续参加两场比赛在日程上极其合理。但奇怪的是,出现在香港公开赛上的蒙哥马利、希门尼斯及哈灵顿等明星却无一参加VOLVO中国公开赛。有知情人称蒙哥马利参赛香港公开赛的费用大约是35万美元,扣除给经纪公司IMG的25%,蒙蒂进账28.4万美元。而其他来过中国的几位明星除了埃尔斯身价略高之外,像加西亚、古森等人的国际出场费也基本都在25万美金左右。众多明星缺席VOLVO中国公开赛的理由很简单:该赛事拒绝买入球员。 VOLVO盛事管理公司总裁梅尔·派亚特曾经说过这样一个道理:一个比赛一旦买入球员,就意味着赛事永远需要为球员买单。而一个需要用金钱来邀请球员的比赛,将永远无法成为受到球员尊重的如同四大赛那样的崇高赛事。 只是,这是一个竞技已经无限商业化的时代。伍兹的赛程充满了金钱取向:四大赛及PGA几场重要的比赛外,大部分他在美国参加的赛事都和支付他巨额款项的赞助商有关。其他的明星球员在无法得到众多赞助商青睐的同时,将“走穴”当做了获取收入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一年前的汇丰冠军赛,拿不及伍兹出场费十分之一的出场费的世界第二维杰·辛格甚至为了这次走穴推迟了进入世界高尔夫名人堂的时间。 中国公开赛的理想并无错误,只是在这个时代里还会不会有第五场“崇高”赛事诞生,这是个问题。 巡回赛的强盛与没落 被国际职业高尔夫巡回赛组织认可的巡回赛一共有六个,分别是美巡赛、欧巡赛、日巡赛、澳大利亚巡回赛、南非阳光巡回赛和亚巡赛。原本各自独立的巡回赛,如今也因为奖金额度、球员流动和高尔夫市场的争夺,导致了强弱的分化,并且走向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趋势。 六大巡回赛当中,最强大的莫过于美巡赛。美巡的巨额奖金每年都能吸引走其他五大巡回赛部分顶尖高手,金钱的作用造成了美巡球员的国际化和其他巡回赛优秀球员的流失。 澳大利亚曾经走出过许多世界一流的职业球员,比如彼得·汤姆森、大卫·格拉汉和“大白鲨”诺曼,但如今随着自己巡回赛的萎缩,越来越多的澳大利亚选手离开这里,美巡赛上有22名澳大利亚选手,欧巡赛上有14名,还有一部分人流向亚巡赛,选手外流已经成了澳大利亚巡回赛无法阻挡的潮流。2004年澳大利亚公开赛曾尝试邀请过去的冠军来参加纪念赛,但曾赢得6次该赛事的尼克劳斯、夺冠7次的加里·普莱耶、汤姆·沃森甚至澳大利亚自己的明星球员诺曼全部缺席,世界排名前17名的选手也无一现身,惟一的热点是曾经在1966年夺冠年过七旬的老人帕尔默。 奖金的弱势使得本土明星球员大量流失,这给澳大利亚巡回赛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在这个非常热爱运动的国家,澳大利亚高尔夫电视台第七频道却面临着国内高尔夫赛事直播收视率狂低的问题,从1997年以来,国内电视观众减少了大约50万,该电视台执行总监Ian Johnson表示与澳大利亚巡回赛签订的直播合同包含了澳大利亚公开赛和名人赛,合同将在2008年到期,而到期之后续签的可能性极低。 美巡赛以强大的经济实力夺走了全世界最好的高尔夫球员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如今的美巡赛越来越国际化,2005年的名人赛上93名参赛球员中有45名是国际球员,而10年前只有27名国际选手,再向前推10年,1985年,只有12名国际球员。美巡赛的四巨头里除了伍兹和米克尔森是美国人之外,辛格来自斐济,埃尔斯来自南非。美巡的国际化、奖金的增长加上选手的强大也更让它成为了目前最有地位的巡回赛,也因此吸引了更多寻梦的国际球员,又因为他们的参与,美巡赛更强大了。 如果说第一大巡回赛美巡赛是靠自己的实力被动吸引了其他巡回赛的选手,扩大了自己的明星阵容,那么第二大巡回赛欧巡赛就显得更有主动精神。过去十几年通过联合赛事的方式,欧巡赛扩大了自己的地理版图。巡回赛们在失去自己的精英球员之后,甚至连自己的自主赛事都渐渐被吞蚀。 2005年澳大利亚巡回赛的8站比赛当中,有5站是和其他大巡回赛联合举办的,两场与美巡联办,两场与欧巡联办,还有一场与欧亚巡回赛联合举办。2006年的比赛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在目前公布的赛季前三场比赛里,更是没有一站完全属于自己。阳光巡回赛公布的2006赛季前七站比赛里,有两站与欧巡赛联办。不仅仅是澳大利亚巡回赛和阳光巡回赛,连相对规模较大的亚巡赛也面临着欧巡扩张的侵蚀,在2005年的29站比赛中,有超过三分之一的11场都是与欧巡及其他巡回赛联办。相比之下受到美巡及欧巡影响较小、保持了相对独立的是日巡赛,由于为本土球员提供的保护更强,奖金更高,所以离开日巡到美巡征战的日本球员并不多,并且,极少有和其他巡回赛合办的比赛。 运动还是产业 某银行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广告:把高尔夫球的形象加入到“享受”的口号当中。这并非是独一无二的创意,只要是以高端客户作为目标群的产品,无论是地产、汽车还是银行,都倾向与高尔夫相结合。 用高尔夫在广告中作为尊贵、享受的代言,通过赞助职业或业余高尔夫赛事来发展客户关系,加强沟通,已经成为了各大企业的第一选择。每年的春、秋季节,是各商家举办自己冠名业余赛事的旺季,据不完全统计,单是上海一座城市在今年上半年,就有上百场的大小商业赛事。 高尔夫本身的运动性早已在浓重的市场行为中被淡化。甚至连高尔夫产业本身也存在着一个基本的定位问题:中国的大部分球场都与房地产相结合,球场依附别墅项目而生。除了借助别墅项目迅速收回球场建造成本实现盈利之外,甚至在部分球场经营者眼中,球场只是作为别墅的增值附属设施而存在:因为高尔夫概念的存在,别墅的价值才能够实现巨幅的提升。一个简单的例子:依照云南的房地产价格,2005年,商品住房均价为2500元/平方米左右,而在公认为亚洲第一球会的春城高尔夫俱乐部,一幢别墅的价格则可达到12000元/平方米。 高尔夫究竟是运动还是产业?无论是寄托它发展客户关系的商家还是期待获利的行业经营者,这是一个最根本的定位问题。不过,无论是北京、上海还是深圳,都已经出现了公众球场或者是不到2000元即可入会的公众球场,也许,当这一类球场得到进一步发展时,高尔夫的运动性也就会相应加强。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