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将积极构筑区域创新体系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14日 14:16 中国产经新闻网 | |||||||||
撰稿/李斌 卫敏丽 国务院2月9日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简称《纲要》)指出,我国将建设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 《纲要》指出,我国将充分结合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色和优势,统筹规划区域创
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区域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度。加强中、西部区域科技发展能力建设。切实加强县(市)等基层科技体系建设。 分析人士认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一定要与地区的资源状况、经济结构、产业特点以及发展阶段等相适应,探索适合自身的区域创新体系发展模式,特别是要着力研究如何围绕区域特色产业集群的培育、发展和升级,凝聚相关的创新要素,形成支撑产业集群发展的科技支撑体系。 在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区域创新方面具有市场化程度低、人力资本不足且集中于科研院校等特点。为此,专家认为,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现阶段区域创新体系的发展方向是建立核心区创新体系,强化政府经济、科技管理职能的服务功能、引领功能,重点是管理制度创新。 此外,应在国家层面上统筹部署,开展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试点计划。加强对区域创新建设的评价,推进不同地区的相互交流,促使不同地区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身创新体系建设。 国外经验和国内发达地区的实践显示,任何一个地区的发展都必须高度重视创新要素的培育,要通过对教育、科研等的持续投入,培育和积累区域内的创新要素,改善和提升区域创新要素的数量和构成。为此,专家建议,要完善有利于人才培养、成长与流动,有利于多渠道增加创新投入,有利于激励知识产权创造等方面的政策、机制和措施。 相关链接 什么是区域创新体系?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简称《纲要》)中提出,要建设“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那么,究竟什么是区域创新体系呢?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专家学者在参与城市与区域开发与管理及国家创新体系研究过程中,开始关注创新体系建设与区域发展的密切关系。因而,区域创新体系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被提出来。 尽管对区域创新体系的定义和内涵专家学者有着不同的观点,但是作为科技部的“智囊库”,科技部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的专家们认为,区域创新体系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通过在生产体系中引入新要素,或者实现要素的新组合而形成的促进资源有效配置的网络体系。 区域创新体系包括以下几方面内涵: 第一,区域创新体系包括主体性要素、资源性要素和环境性要素。主体性要素是指地方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大学、中介机构等参与技术创新活动的行为主体,某些主体性要素可以缺失;资源性要素是指技术创新所需的资金、人力和知识资源;环境性要素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两个方面。硬环境主要是指科技基础设施,软环境包括市场环境、社会历史文化和制度环境。 第二,新要素或要素的新组合必须进入本区域的生产体系。 第三,由于主体性要素可以有缺失,因此区域创新体系的网络构成可以是网状,也可以是链状结构。 第四,网络的不同结构和形态以及具有地域特色的制度安排、政策法规、基础设施水平和创新文化氛围共同决定了不同区域创新体系的多样性。 第五,该网络的直接目的是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最终目标是提高区域创新能力,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形成区域竞争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