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话题 > 正文
 

区域投资新版图浮出水面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13日 09:59 《中国投资》

  ○ 周建莉

  从南至北,由东向西,一出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好戏令人目不暇接:从逐渐发达的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东部经济三大板块,到“十五”计划期间实施的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从区域经济格局中可以看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经济一体、降低成本、资源共享的必要。同时“十一五”规划建议明确地提出了西部、
东北、中部、东部等区域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专家认为这种变化透出两种政策导向:一是东部、中部、西部、东北4个区域都应发挥自身优势,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二是国家继续在经济政策、资金投入和产业发展等方面,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这一波区域经济的新浪潮必将影响中国投资的走势。

  东部仍是各路投资的风水宝地

  2005年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在长达近10年的增长后,首次出现整体“滑落”,而影响经济下滑的五大重要指标中固定资产投资、外商直接投资均纷纷回落。靠拼土地、拼劳力、投资拉动的外延增长方式已难以支撑东部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在失去以上诸多优势的东部又将靠什么去吸引外来投资呢?

  在吸引外来投资过程中是否能提供跨区域延伸性的支持服务和综合布局研发、加工、消费投资的多元化建设等因素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东部在吸引投资方面形成整体性强势,苏、浙、沪长江三角洲地区在地理条件、基础设施、经济规模、人才资源等与投资经营环境密切相关的方面拥有相对优势,近年来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所形成的外部经济作用力更促使长江三角洲地区投资产业链的形成,长三角地区的投资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在长三角,上海由于其不可替代的经济地位和辐射作用,起着“领头羊”作用。上海主要以金融业、现代服务业和高科技制造业为台资近年发展重心,并且由于上海在信息、航运、交通、配套设施等方面能为当地的国际企业提供强大的综合性服务,在上海的发展也具有总部经济效应。与上海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目标策略不同,江苏的发展是以相关产业配套的产业链为模式。在江苏投资的产业主要是电子信息、机械制造、医药化学、食品等。整体上看,目前浙江省的投资产业层次相比其近邻的粤、苏、沪地区依然偏低,但伴随着东部地区产业结构投资布局的发展变化,电子信息产业和精密机械正在成为浙江省投资的新领域,而且投资规模正在向大型化方向发展。因此,东部在“十一五”期间仍将延续投资热潮的追捧。

  东部地区正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期,经济增长速度会放慢下来,但在产业结构调整完成后却会迎来新的高速增长。再有,2005年我国首个公路水路综合交通区域规划——《长江三角洲地区现代化公路水路交通规划纲要》正式出台。根据《纲要》,长三角地区高速公路里程将由目前的3779公里达到规划里程1.18万公里,其中上海850公里、江苏5700公里、浙江5250公里。按每公里4000万元计算,将形成4500亿元的公路建设市场。这么庞大的“蛋糕”,对于基础设施类企业无疑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市场空间。随着基础设施的发展,必然会给大型制造业的发展带来契机。制造业经济又是长三角经济的主体,说制造业打造了长三角也不为过。从基础设施到大型制造,涵盖了建材、施工、原材料、设备等一系列的产业环节,这个环节上的每一个企业都面临一个发展的机遇。本来就拥有区域优势的长三角,按照《纲要》打造完毕后的发展潜力应是后劲十足。

  中部崛起亟待投资支撑

  进入21世纪,世界出现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跨国公司纷纷把制造业剥离往投资发展环境较好的国家和地区转移,将其非核心的服务职能向海外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转移。跨国公司这一轮把制造业往中国转移和国际服务外包,主要是想占领中国市场,自然就会选择经济发展腹地广阔、有利于辐射中国广大市场的中部地区。从我国经济发展现状看,进入新世纪,根据产业转移梯度理论,我国经济出现由东南沿海先行地区往中、西部地区内移、扩展的趋势。这“两大转移”将使中部地区成为吸引外来投资的重要基地。

  中部地区在我国产业由东向西梯次转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中央关于“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提出和实施,使中部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国家支持中部地区发挥区位优势和经济优势,加快改革开放发展步伐,鼓励外商投资于中部,为中部六省加快发展提供了大好机遇,为全球投资者提供了新的商机。

  商务部近日出台《提高吸收外资水平促进中部崛起的指导意见》(简称《意见》),就促进中部地区进一步扩大吸收外资规模,提高吸收外资水平提出15条指导性意见,为助推东部吸引投资提供了政策性依据。

  西部形成投资热点仍需培育

  由于西部大开发战略,国家财政在西部的投资明显增加,但国内民间资金和外商投资并没有大规模地相应跟进,目前大多仍持观望态度,西部与东部之间的发展差距在进一步拉大,国家在西部投资的一些大型项目,有的跟当地经济联系不够紧密,有的通过外地(主要是沿海地区)采购和承包,对当地经济带动和乘数作用并没有预期的那样大。

  西部地区在很大程度上是靠输出资源产品和农牧产品,换回东部地区的轻工产品,西部70%~80%的轻工产品为东部地区所占有。西部发展本地区的轻工业受到东部“先发优势”的巨大压力,不仅规模小,而且经营越来越困难,倒闭的企业越来越多。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东部地区在进入经济发展的第三阶段后,应主动让出一部分轻工产品市场,但由于它向新的主导产业转移中遇到了技术创新的困难,所以,为了自身利益,东部地区非但不肯收缩轻工业,反而企图占领更多的西部轻工市场,从而使得全国范围的产业战略大转移和产业结构的转换与升级陷入停顿,不仅东部地区难以向第三阶段纵深发展,而且西部地区也因本地区轻工业发展缓慢而始终无法从第三阶段的初期过度到成熟期,甚至还在很大程度上继续依赖第一阶段的主导产业——农牧业来维持现有收入水平,并为此付出沉重的生态代价。由此可见,由于东部产业结构还未进入一个大的调整和升级的时期,所以,给西部地区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追赶目标所创造的市场机会和条件并不多。另外,东部先发地区出于竞争等方面的考虑,即使向西部地区让渡一部分技术,但往往是相对过时的技术,甚至是本地资源环境不愿容纳的技术。这样,作为受体方,西部后发地区虽然享受到使用成本较低等“后发优势”的甜头,但由于转移和让渡的技术资源在性能和时效上存在的偏差却锁定了后发地区经济技术发展的轨道,使其只能“跟进”,却无法赶超。

  来自发改委的指导信息是西部开发目光聚集于“特色经济”,包括:农畜产品、中药材加工与深加工产业、立足于丰富磷矿和有色金属、稀土金属等等;在区域布局上,一是应推进以重庆、成都、西安等特大城市为核心的都市圈的发展,二是应从现有中小城市择优培育一批大城市,三是应将特色经济已显端倪的经济强县的地区,顺势扩张提升为中、小城市。在基础设施和环境生态建设方面,政府财政资源已大量投入,再投向竞争性产业,既无可能亦不适当。目前西部地区民间资本的积累规模和民营经济的发展确实还很有限,除了积极引进外资,培育民营经济,发展资本市场外,目前最重要、最现实的就是引入东部和中部的市场主体,在东中西联动中,推进西部大开发。

  老工业基地改造孕育巨大投资机会

  比较国内其他区域,整个东北地区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作为新中国工业的摇篮,作为老工业基地,这里有较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基础,其紧密的内在经济联系、连绵的城市群、独具特色而又血脉相通的地域文化,赋予这片沃土良好的区域发展基础。东北地区制造业的基础优势和巨大潜力,是东南沿海地区所不具备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决策的出台,无疑给解决东北问题带来了一次机遇,但并不是天上掉馅饼,也不是一夜之间出现的灵丹妙药,是一个长期的战略,内生能力的生长才是最重要的,违背杨世贸组织准则的所谓优惠政策恐怕已经行不通了,问题和难度依然存在,依然没有捷径可走。另外,振兴东北也并不意味着又要大干快上了,关键是体制的创新和结构的转型。

  一个地区竞争优势的形成,优越的地理位置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东北处于东北亚的中间带,与俄罗斯、朝鲜、韩国、日本等国来往密切,并起到沟通中国与东北亚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重要桥梁和通道。而东北从内部来看,由北到南的哈大线、京哈线不仅与黑龙江、吉林省的沿边口岸和辽宁省的沿黄海、渤海的开放口岸连接起来,而且与全国各地相同,形成一个四通八达的陆路交通网络;而通过以大连、天津为中心又可以构筑东北乃至东北亚的水利枢纽;在航空方面东北也已经形成以哈尔滨、沈阳、大连、长春为中心的航空网络。在此基础上,在联动天津、北京构筑东北亚的交通枢纽条件已经具备,通过货物流,带动人流,最后形成信息流。这将为东北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未来区域投资的发展趋势

  国务院将振兴东北作为国策正式提出,和西部大开发相提并论,并将其与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三个经济发达地区等量齐观,以期成为发展的“第四级”。这标志着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正从非均衡发展战略向均衡发展战略转变。

  中国社科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魏后凯预测“十一五”期间区域经济发展会出现五大趋势:第一,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发展会不断加快,会出现一些大都市圈。在这个基础上,未来区域间的竞争,不是单个城市的竞争,而是以都市圈为基础的区域间的整体竞争。 第二,产业转移会进一步加快。国际产业链向中国转移,由过去转移加工制造业,到现在转移公司总部、市场营销机构、营运中心等整个产业链。在这种背景下国内的产业转移也会加快。第三,产业的集群化也会加快。现在很多地区,都在重视产业集群,区域经济可能会出现一种特色发展的趋势。第四,会出现一些新型的产业分工。过去我们的产业分工,比如西部发展农业,东部发展工业,这是地域之间的分工。后来,发展到每一个地区都在发展相同的产业,但发展的产品不一样。这是产品之间的分工。现在出现一个新的态势,大家都在发展同一个产品,但是产业链的阶段不一样,比如长江三角洲,公司总部、运营中心在上海,一般的加工制造,可能会扩散到周边地区,零部件,又在另外一个地区,按照产业链的不同阶段进行分工。也就是说,我们产业发展在空间上是分离的。最后因为公司总部、产品研发、市场营销集中在大城市,会形成一些区域管理控制中心。第五,各类开发区会呈现出一种融合的趋势。

  虎杰咨询首席分析师张寅认为,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和东北地区的发展可能产生投入少、见效快的效果。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显著改善了西部地区的发展环境。但由于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基础条件在短期内还难以从根本上改观,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优势仍难迅速启动,制约因素(包括客观环境、体制、市场、配套产业等)短期难以弱化,再加上我国低端劳动力市场的供给能力将长期过剩,中西部地区在中短期内难以形成明显的比较优势,对外资的吸引力也不会有很大的提高。环渤海区域这一年来的表现,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经济增长的影响和意义。现在给山东和广东下结论还为时过早。

  但需要提醒的一个问题是,中国经济版图的这种改变不是一个地区取代另一个地区,也不是简单的此消彼长。珠三角最早称雄中国,优势后来渐被长三角赶上,很多人都认为珠三角从此将一路走衰。但实际上,随着泛珠三角格局的形成,反倒有加强之势。从这个意义上说,随着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以及中部崛起等战略的实施,中国经济版图将呈现一种区域经济的态势。未来的亮点不是某一两个省份,而是一种跨省市的联盟,不是此消彼长,而是优势互补。在这一过程中,珠三角、长三角等其它经济区发展的速度不会放慢。环渤海以及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逐步加快,这就构成了未来的中国区域经济的新版图。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6,17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