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资北移趋势明显 东北紧抓引资机遇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20日 09:28 经济参考报 | |||||||||
本报记者 杜学静 徐 扬 陆春华 东北中心城市沈阳已经成为承接台资转移新的重要目的地。2005年11月,占地两平方公里的铁西台商工业园开工建设,一期工程总投资达35亿元人民币,投资领域包括橡胶、电子、机械、化工、家具、鞋业、食品等多个行业及现代化生活区。
据统计,沈阳市已成立或批准台资项目800余家,合同利用台资额近12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超过六亿美元。 沈阳仅仅是台资布点东北的一部分。记者日前在辽吉等省采访时发现,中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经过近两年的推进后,“资本洼地”效应日趋明显,比较优势开始显现;同时,正在实施投资结构转移的台商对东北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逐步显示出台资继续北上的趋势。 台资北移趋势值得关注 据国台办统计,2005年上半年,大陆累计批准台资项目66000多个,合同台资金额达到841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400多亿美元,两岸经济合作交流不断扩大。专家分析认为,目前台商在大陆的投资呈现出五大特征: 一是早期台商基本上在华南及东南沿海投资,之后不断北扩,开始向华北乃至东北地区发展。 二是台商在大陆落户生根的意愿越来越强,投资的持续性不断增强。 三是以往进入大陆的台资企业基本上属于低端产业,只要求有较低廉的厂房和劳动力成本;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大集团台资企业进入大陆,特别是有许多高科技领域的公司,目的不仅是为了降低成本,而是为了配合产业链的形成,接近上、下游市场。 四是台商投资大陆已由试探型向长期型转变,降低成本不再是投资的主要目的,更多的是考虑市场需求和企业发展前途。台资把抢占大陆市场作为重要的中、长期经营战略。 五是台资涌入大陆日益呈现出福建广东——长三角——环渤海——东北的路线图。 专家认为,在这种台资持续跟进并且陆续北移的大背景下,正在实施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东北应该牢牢抓住这次商机,加快东北与台湾地区的商贸全面合作进程。 2005年以来,长春抓住“台资北移”的有利时机,积极筹建占地10平方公里、总投资30亿元的“长春台商工业园”。这一工业园的建立,将为长三角地区的台资进入吉林提供方便。辽宁省已经连续举办了四届“辽宁台湾周”,吸引了数千名台湾各界人士前来参观访问。 辽宁省台办有关人士分析认为,一年一度的“辽宁台湾周”为双方搭建了重要交流平台,有利于双方增进了解,熟悉对方的优势产业,从而更好地寻找合作对接机会。随着中央关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各项政策的实施,有着众多优势的东北有望成为台资北上新的投资热土。 尽管目前台商在东北的投资与东南沿海比较还很有限,但较为充沛的能源、价格低廉并丰富的劳动力及土地资源正成为东北吸引台资的重要筹码。在辽宁省第四届“辽宁台湾周”上,一些台商纷纷表示,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投资已日趋饱和,而东北还是一块开发不够的地方。东北水、电资源丰富,与西部地区相比,在交通等基础设施和人才方面又有很多优势。很多台商都表示知道大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也认为东北工业基础庞大,产业工人集中,有着不可多得的优越条件。 农业和制造业双方互补明显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研究台资问题的薛继坤认为,粮食深加工逐步会成为继汽车、石化行业之后东北地区的新型支柱产业。台湾在粮食深加工方面有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东北拥有大量的粮食原料和劳动力,双方如能合作,将会在粮食深加工业上有良好的前景。同时,玉米深加工的化工产品将成为食品、医药、电子、纺织等行业的原料,这将有助于一个新的循环经济链的形成。 从制造业来看,台湾集中发展对电子信息产业及半导体、电子芯片、手机等科技含量高的商品的开发,除对上述产业的投资持续增加外,对颇具前景的生物科技的投资也有明显增加的趋势,这正是东北地区目前所需要的。 目前,台商投资辽宁的领域涉及机械电子、轻工业、纺织与农畜产品深加工等。在第四届“辽宁台湾周”上,有14个台资项目落户辽宁,总投资额达1.4亿美元。据记者观察,投资的具体项目种类主要集中在农业、制造业、食品加工上。其中农业项目投资额占到了总数的1/3以上。 东北地区高等院校培养了许多机械方面的专业人才,可以引入台湾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进行创新,进一步开发电子芯片之类的科技产业。东北还可以利用原有基础培养专业技工,既解决东北的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又解决了台湾方面劳动力不足和劳动力成本过高的难题。 同时,台商投资大陆的重点由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附加值高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投资高科技产业成为新一轮台湾产业转移大陆的主流,尤其是电子信息类项目成了台商投资的一大热点。根据台北市电脑公会与数位周刊的联合调查,2004年是台资高科技厂商投资大陆的高峰期,台资高科技厂商投资大陆的比率,已由2003年年底的35.5%增至2004年年底的52.8%。台湾软件企业在2005年第三届中国(大连)软交会上首次集体亮相,这被业界认为是台资看好东北软件及电子行业的积极信号,从而也为东北的软件及电子企业提供了对接的机遇。 台北市电脑商业同业公会副总干事长张永美说,两岸软件业在资金、人才、技术和产品等许多方面存在互补性与合作空间,很多台商希望在大陆寻求合作伙伴。台湾软件在管理、营销方面经验丰富,国际化程度强,台湾软件企业将把这些经验带到大陆,通过交流合作促进两岸软件产业共同发展。 东北须改进投资大环境 有关专家表示,尽管台资已经显示出北上的趋势,但守株待兔坐等商机显然不行,东北地区的各级政府要拿出决心,下大气力,通过建设“服务型政府”和“诚信政府”,切实改善投资软环境,以加快这一地区的对外开放步伐。记者调查分析,东北承接台资须注意三大问题。 第一, 基础设施状况是台商对投资东北最重视的因素。许多台商一张嘴就是水、电问题。台湾展茂光电董事长余宗泽说,水电交通对于投资最为重要。当前上海缺电,北京缺水,东南沿海缺乏劳动力,人才资源流动过于频繁,大陆投资选择变得困难起来。他希望东北能够提供稳定的能源供应和良好的配套基础设施。 第二, 政府的外资政策是台商投资的先决条件。台湾芯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调军十分关心振兴东北的具体政策及东北大型国企改革的问题;台湾宝祥实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嵇国忠问及在东北投资建立医院的可行性问题,并希望能够拥有医院的经营权;台商对大陆对外开放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也表示出极大的关注。 第三, 台商开始“挑剔”投资地的“企业生态环境”。以往进入大陆的台资企业基本上属于低端产业,只要求有较低廉的厂房和劳动力成本;现在越来越多的大集团台资企业进入大陆,特别是有许多高科技领域的公司,目的不仅是为了降低成本,而是为了配合产业链的形成,接近上、下游市场。 例如台商李荣昌十分关注投资地市场发育的成熟度。他在昆山投资了一间卷帘厂,是专门为其他厂商生产配套卷帘的下游厂商。他到过济南考察,现在又到东北,目前他最在意的是能否找到一个小规模台资集中的投资地,以方便为台资大公司生产配套商品。 此外,有专家还认为,东北是中国的农业主产区,但农业基础设施、农机能源、通讯等建设缓慢,抗灾能力弱,资源利用不合理的现状会制约与台湾的农业合作项目。基础设施的充分完善才能保证农业机械化、产业化的顺利进行。无论农业还是工业方面都因为技术比较落后及一些人为因素导致了资源浪费,严重的还导致了自然环境的污染和恶化,这些都不利于双方绿色产业的合作和进行。 台湾学者认为,东北地区要成为承接台资的下一个重点地区,在改善投资环境的同时,最需要做的是找好自己的“亮点”,找对双方的“契合点”。 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台湾“中国经济企业研究所”所长于宗先教授认为,东北地区必须考虑到以下两点:第一,对东北资源的再认识。要清楚地认识到目前东北还有哪些自然资源具有比较优势,东北的农产品中哪些具有比较优势,东北的矿产其剩余的利用价值还有多少。这些都是亟待面对的问题,要找出适合东北持续发展的道路来,世界上全靠自然资源而经济高速发展的地区是不多见的。 第二,东北的产业中哪些可以继续发展壮大。东北地区的钢铁及机械制造等行业当年在全国占有重要位置,但今天其地位已大不如昔。要了解哪些产业还有东山再起、做大做强的可能,着重加以培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