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话题 > 发改委降低汽油价 > 正文
 

油价应该怎么定?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28日 09:21 经济观察报

  5月24日的油价突然下调令人颇感意外,因为我们可能已经习惯面对节节攀升的国内成品油价格。记忆中上一次降价出现在两年之前,其后油价一路看涨。

  中国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也是国际原油市场迅速膨胀的重要买家,一直飙升的油价使处于国内市场垄断地位的中国石化(资讯 行情 论坛)企业经常成为批评的对象,但如果认为此次下调油价意味着一个更为市场化的油价形成机制已经发轫则过于乐观。

  国际油价下跌是此次公布油价下调的主要起因,中国现在实行国家管制型定价机制,以纽约、鹿特丹和新加坡三地市场的石油价格为定价依据,如果三地成品油加权平均价格上涨幅度超过8%,国家发改委就会对国内成品油零售价进行调整,但为避免引发经济动荡和考虑到消费者承受程度而存在相应的滞后期,本次降价即是对4月初国际油价下跌的反映。但通常这种滞后使决策部门处于两难境地:在国际油价高涨时,如果相应及时调整价格,来自民间的抱怨、相关行业的成本都会增加;但滞后期的存在可以预见到未来国内油价涨跌趋势,提前囤积就是显而易见的选择,中国石化企业在国际石油交易中违背常规的“高买低卖”情形屡屡出现也就不足为奇,这使得利用价格杠杆调控石油供求的手段时常失灵,人为制造了市场紧张,所谓“体制性油荒”即是后果之一。但这并不妨碍垄断型企业获得巨额利润:2004年中石油利润达到1029亿元,几乎是中央直属189家大型国有企业总利润的三分之一,中石化的利润也达到322.75亿元。

  毫无疑问,中国正成为石油市场的大买家,但这并不意味着有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按照自己的意愿影响价格走势。事实上,在目前的国际原油产品市场上,中国这个大买主仍然是被动的价格接受者,议价能力低。

  中短期来看,石油安全的最大风险已经不是供给不足,而主要是市场价格风险。2004年,油价上涨导致的国内石油产品和石化产品进口成本增加额达到国内GDP总量的0.64%,而随着进口量的增加和价格上扬,可以预计这部分支出将继续走高,而对风险的防范则仍然缺乏有效的手段,就像钢铁企业在铁矿石涨价问题上的遭遇一样,缺乏影响价格的能力。

  石油市场向来由一批国际石油巨头和游资操纵,他们掌握定价权,拥有运作规范、市场信誉较高的交易市场,有种类齐全且不断创新、能够满足市场参与者各种需求的交易品种,有多样化且实力惊人的市场参与者,有相对独立、规范的市场监督者,这样的市场形成了眼下的国际油价。

  但这种控制并非天然形成,也并非不可改变。必须承认,政府层面目前没有能力建设这个复杂的市场,因为政府首要的考虑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需要,避免动荡,现在中国油价整体低于国际油价水平即是考虑大众消费能力和建立缓冲保护层的需要。但我们也还没有看到中国石油巨头努力争取这种定价权的行动,尽管他们对经济生活影响的权重渐大。

  合乎情理的解释是他们目前的模式还可以安安稳稳的赚大钱,为什么还要冒险呢?况且争取定价权需要诸多条件,比如交易市场、交易形式,它们目前还受到一定的限制,试图建立有很大的风险,不仅可能有利益上的损失,也可能面对完全失败的结果。如果以市场化的企业思维解释这一切绝对正确,但无论是中石油还是中石化,面对的都不是一个充分竞争的环境,他们以企业的身份存在,但必须承担政策任务。

  很显然,中国的石油巨头们已经娴熟地掌握了在适当的时机切换自己的定位。我们看到,他们可以通过开发全民所有的油气资源获得高额利润,在国际油价上涨时,通过提价可以由消费者承担这种涨幅;而如果因为顾忌到种种因素在国际油价上涨时没有调高国内油价,那么在国内石油企业的炼油和销售系统就会出现购销价格倒挂,并且不断强调账面亏损,企业纷纷诉苦,基层公司不愿意加工原油,也不会积极销售成品油,这在现实中屡见不鲜,直到企业利益、国家利益得到某种程度的平衡。

  即使是广受好评的降价行为,我们也需要看到一些相关注解,国家发改委人士称,这也是因为石化企业的利润可以支撑这种降幅。对这些石油巨头来说,这种贡献恰逢其时。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戛纳电影节
《星战前战3》
2005中国珠峰科考
青海禽流感疫情
中超联赛第10轮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大城市停车的烦恼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性感天后林志玲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