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记者观察:地产大佬需转型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29日 23:13  《当代经理人》

   文/夕曦

  平心而论,碧桂园是房地产行业里颇具特色的企业;实事求是地说,杨氏家族也是颇有进取心的。杨国强在经营碧桂园的这些年,并没有留下太多的把柄让评论家们去指责。其只是犯了一个行业内大多数企业这两年都犯下的毛病:对未来的形势判断过于乐观,以至于未能调控好自己的节奏。换而言之,在房地产行业转折点来临的时候,没有遏制住自己的扩张冲动,及时将资源进行谨慎的调配。对于碧桂园这样拥有巨额土地储备和市值、巨量开发项目、巨型规模员工的公司来说,由此导致的后果,是相当危险和沉重的。

  “老板几乎所有事都是他自己决定的。”一位碧桂园的前员工表示。在他看来,碧桂园管理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就如总裁崔健波所言,“需要改进。”“比如领导的职能范围——有些领导还不太清楚自己到底管什么,好像什么都归他管,好多事又不是他一人能决定的,多数领导其实都会问老板,让他定夺。杨老板说白了就是碧桂园里的皇帝。”

  不过,皇权社会虽然专制,但倘若遇上像唐太宗、康熙这样的明君,对臣民而言,依然是难得的幸事。更何况,在竞争激烈的IT领域,也出现了像鸿海郭台铭这样的人治型帝国。同理,以“碧桂园帝国”本身的成长标准来衡量,至少,杨国强可称得上是一位难得的“有为之君”。你不得不承认,在经济世界里,“超级CEO”的角色,总归还是稀缺品,能达到杨国强这种水平的地产大佬,更是凤毛麟角。

  不过,早在2007年11月30日出版的《万科周刊》就曾指出:低调、亲力亲为和民营企业重个人观察、轻考核制度是碧桂园主要的管理风格。短期内这种管理风格有助于碧桂园的快速发展和规模扩张,但未来随着企业规模膨胀,地域多元化和业务复杂程度提高,这种管理风格能否继续支持企业的发展和人员的成长将面临很大的挑战。

  从碧桂园在这轮经济和行业周期中的表现而言,在其壮观的战略节奏骤然收缩的情势下,一些“动作”确实也有“变形”的嫌疑,从而引发了各方的质疑。

  当然,对于外界所提出的不少议论,以杨国强的阅历和深度,一些长远的问题其并非不会想到,碧桂园的转型一直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其接班人也很早就进入培养阶段,对于职业经理人和人才的引进也一向不惜重金和信任。一位曾经在碧桂园工作过两年的项目经理,毫不掩饰其对碧桂园的推崇。他认为,碧桂园是一个低调、务实、难得的企业,在其记忆里,与小杨主席(杨惠妍)开周例会的时候,就在一个电脑培训室里直接进行了。“小杨主席她就是往那一坐,听大家去讲这些东西。他们不去讲究那些很虚的东西,都是因地制宜,脚踏实地,很务实。”

  而对于杨国强本人来说,或许,也需要一种转型:在各种诱惑和刺激之下,依然保持从容的节奏和姿态,从激进而至纾缓,从乐观而至谨慎。毕竟,对于碧桂园这种规模的企业来说,保守型的战略或许更为适合。不折腾,少犯错误,企业反而更有可能抓住更多更好的机会。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