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货币战争从无赢家 中国不能重蹈覆辙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24日 13:44  法制晚报

  《广场协议》使日本坠入“失落十年” 中国不能重蹈覆辙

  三次“大战”曾让世界经济很受伤

  这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也是一场没有赢家的战争。

  纵观近百年来的世界经济史,在全球经济出现大危机、大动荡之际,往往容易引发货币战。

  人们最耳熟能详的莫过于邻国日本在1985年与美国签订的《广场协议》,该协议使得日元大幅升值后急转直下,而后日本坠入“失落十年”。

  香港《星岛日报》日前发表社论称,中国不希望重蹈日本的覆辙,尤其是身为发展中的人口大国,面对比当年日本更复杂的经济和社会问题。“中国毕竟不是日本,要人民币像当年日元那样升值来满足美国国内的政治要求,基本上是做不到的。”文章说。

  《澳门日报》无奈地说:“眼下,美国正在打开货币战‘潘多拉魔盒’。但历史经验告诉人们,一旦货币战开打,就注定没有赢家。”

  ◎1930年《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毒化国际经贸关系诱发二战

  货币贬值政策,加剧了危机破坏性,毒化了国际经贸关系,成为诱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因素之一。 ——《人民日报》

  历史上,不乏“货币战争”的惨痛教训。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员梅新育日前发表文章指出,以史为鉴,在西方国家正竭力将挑起货币战争的帽子扣到中国头上时,回顾美国在70多年前大危机时期实施的《斯穆特-霍利关税法》、《购银法案》,可以让我们把当前的这场货币战争看得更清楚。

  193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转嫁经济危机的《斯穆特-霍利关税法》,引发了一场多达60个国家卷入的全球性贸易战,造成了“贸易萎缩—经济危机加深—贸易进一步萎缩”的恶性循环。

  美国是当时世界最大的贸易国、最大的出口国、最大的贸易顺差国,但是,在这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大危机中,经济萎缩程度也居西方国家之首。

  《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评论称,当年这种从狭隘利益出发,施行以邻为壑的货币贬值政策,加剧了危机破坏性,毒化了国际经贸关系,成为诱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因素之一。

  影响中国

  梅新育指出,1934年,罗斯福政府实施《购银法案》,在中国金融史上也留下了悲惨的一页。这部法案规定,美国政府在世界市场上高价大量收购白银,直到白银占美国国家货币储备四分之一,或白银市场价达到1.29美元(当时纽约市场银价为每盎司0.45美元)为止。

  由于从明朝以来中国一直实施银本位,此举等于强行成倍提高了中国货币汇率。结果,中国白银迅猛外流,货币供给急剧紧缩,出口因货币被动升值而锐减,中国陷入全面通货紧缩,农村和农业受创尤重,工商企业大面积破产,财政金融体系崩溃,国民政府被迫于1935年11月实行法币改革。

  ◎1985年《广场协议》世界霸主给老二一个教训

  当初的日本与现在的中国,相似之处一目了然。中国不能走日本老路。 ——《华尔街日报》

  25年前的一天,一小群人聚集在纽约广场饭店,盘算着重塑全球经济。他们签署了一项协议,即《广场协议》。根据协议,世界五大国政府将协同推动美元贬值,使全球经济实现再平衡。

  之后,美国、日本、前西德、法国和英国开始联合干预外汇市场,在国际汇市大量抛售美元,继而形成市场投资者的抛售狂潮,导致美元持续大幅度贬值。

  1985年9月,美元汇率在1美元兑250日元上下波动,协议签订后不到3个月,美元迅速下跌到1美元兑200日元左右,跌幅达20%。

  随后,美国政府及学术界人士表示,美元汇率水平仍然偏高,还有下跌空间,美元对日元继续大幅度下跌,最低曾跌到1美元兑120日元。在不到3年时间里,美元对日元贬值了50%,也就是说,日元对美元升值了一倍。

  《广场协议》签订后的5年间,日本股价以每年30%、地价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1989年,日本政府开始施行紧缩的货币政策,戳破泡沫经济的同时,股价和地价短期内下跌50%左右,银行形成大量坏账,日本经济进入十几年的衰退期。

  警示中国

  《广场协议》实质上就是美国的阴谋。当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外汇储备达到让美国感到不安的时候,让美元贬值是美国的一贯措施。现在,“压力转到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头上,中国2.5万亿的外汇储备岌岌可危。”财经评论员叶檀如是说。

  《华尔街日报》的评论称,《广场协议》告诉中国不能走日本老路。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伤痕刚刚愈合

  当时是外国人欺负我们,很清楚,我们没有对外国贷款,我们是平衡预算案,我们的贸易是平衡的,我们的基金是充裕的,银行里的储备也是丰富的,但是因为我们有钱,他们欺负我们。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曾荫权承认,1997年时,作为特区财政司长的他,在抗击亚洲金融危机时“哭了”

  一般来说,如果货币危机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可能就会触发更大范围的金融危机。纵观当代货币危机事件,在国际经济社会很少再看见一桩孤立的货币动荡事件,一国货币危机常常会波及别国。不仅影响本国的经济发展,也会危及与之相关的国家。

  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的亚洲金融危机,是继30年代世界经济大危机之后,对世界经济有深远影响的又一重大事件。

  1997年,随着投机资金开始攻击泰铢,全球一场大规模的金融危机在曼谷爆发。首先是危机国无法控制危机的发展,外汇管理制度陷入瘫痪,接着就是伴随着货币贬值的通胀率上升;与此同时,投资者对危机国产生信任危机,而利率的高升进一步引发投资不足,使危机国经济发展停滞并且衰退,并辐射至周边及贸易往来国。随后,韩国、香港和东盟的大多数经济体都出现了连环的银行和货币危机。

  1997年10月下旬,国际炒家袭击港币。中国香港政府为保护联系汇率制而提高港元利率。接着,香港和内地深、沪股市大跌,并引起全球股市一阵跌风。

  波及全球

  此危机迫使除了港币之外的所有东南亚主要货币在短期内急剧贬值,东南亚各国货币体系和股市的崩溃,以及由此引发的大批外资撤逃和国内通货膨胀的巨大压力,给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这一危机带来的经济衰退,使亚洲许多国家付出惨重代价,人均实际产出中,超出10%的财富化为乌有。

  东南亚金融危机演变成经济衰退并向世界各地区蔓延。在金融危机冲击下,泰国、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四国经济增长速度从危机前几年的8%左右下降到1997年的3.9%,1998年上述四国和香港、韩国甚至日本经济都呈负增长。

  东亚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引发了俄罗斯的金融危机并波及其他国家。巴西资金大量外逃,哥伦比亚货币大幅贬值,进而导致全球金融市场剧烈震荡,西欧、美国股市大幅波动,经济增长速度放慢。

  本版文/记者 林晨音

转发此文至微博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